学术与思想
读陈平原《在学术与思想之间》,感觉还需更多思考。学术是什么,思想又是什么,这两个概念如果没有符合形式逻辑规范的定义,是很容易人言言殊的。因为,没有定义的概念在人们的大脑思维中,边界往往是不确定的,它会随着思考中所遇到的不同思考场景而发生游移变化。可惜陈文中找不到其关键词的规范定义,由之便在总体上减弱了文章的逻辑说服力。
我查了一下百度的学术定义:学术是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这个定义可能大致反映了当前学界对学术概念的把握状态。对此需要质疑处是如何把握规律这个概念?规律是否为科学独有,非科学中有无规律探索,比如神学研究,再比如巫师的学问,其学术若何?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学科化作为一种专业性努力,能不能达至人类社会这个“存在物”的所有规律的寻找?
学科或者专业的探索从本质上是一种运用分析方法(细分化)寻找规律的过程,比如近代以来二百多年迅猛发展的科学(门类),大致上就是集中于物质的或物性的世界来细分推进的。它既然始终就缺乏那种综合性整体性全局性的视野(实质即为哲学范畴),同时,它还会不经意间不断强化专业狭窄的观念意识,最终对所观察的存在物造成盲人摸象般的片面性结论。
根据上面立论再来演绎我们的学界以及由此(还可扩至名号非常抢眼的所谓智力、智库系统)支配的我国几十年来改革开放的实际,犹感这种片面化的问题愈加突出碍眼。比如学界的所谓学术,大都成了以引经据典或唯西方主流理论马首是瞻而为本为傲为正确的所在。可近几十年由此思想把控下的各个方面实际改革,几乎无一例外都呈现了偏狭执着难达目标的状态。
比如我们近四十年的改革,基本上就是按照市场经济学的理论或者说是那些著名的经济学家单一的专业性知识来指导的,其核心思想无非不是仅仅围绕经济中心(事物)来推行什么承包制、股份制、产权制等方面进行的,他们哪里有一点全局性综合性整体性的思考顾及?什么权利制衡、什么诚信观念,什么传统文化,什么思想领先,等等,一概都不能入其法眼,于是乎,才造成了诸多专项改革的“基本不成功”。
你再把眼光放宽到政治(学科)领域,同样也是这种偏狭的专业性观点观念聒噪于世的状态。中国政治改革究竟怎么搞,为什么要这么搞,积极稳妥的民主政治方式的基本理论要素是什么,等等,这些未必是我们那些政治学及其专家们思考清楚了的东西,大家伙的学术涵养或者思想理念几乎都是停留人家先进发达国家的宪政和民主既有理论和现有方式上在想事论事而已。
他们考虑了政治是被什么因素所决定了的吗,考虑了这个因素的高下优劣了吗,考虑了如何系统整体的将其与政治改革路径有机结合来创造创新了吗,我看很少考虑(阅读不少相关文章,无非还是依据人家外国的文本理论和表现样式而已)。进一步,制约政治的因素在我们社会又有怎样的规律性,如何主动掌握运用它来推动我们的政治改革,这更要具有政治学说以外的思考,真正是功夫在诗外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