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原始医疗 生命体验 主观 客观 文化劣根性
医疗,并不是文化的专利,远在人还是猴子的时候,就已经出现。现代研究发现,很多野生动物都有医疗行为,如鹦鹉、大象、猴子等,它们都没有文字、符号意义上的文化。
没有文化的医疗,是生命体验的自然医疗,在偶然中发现,代代相传中强化,然后形成固定联系,主观理性就有了吃某种东西有某种益处或某种害处的意识。
有了这样的主观意识,医疗就从无意识的自然,迈入了有意识的理性,所以鹦鹉、大象、猴子等,会主动地到一个地方,吃某种特定的泥土,解除体内毒素。不过这样的意识是原始的意识,医疗的联系是简单、机械、固定的联系,建立在生命感应到的不适感、痛苦的基础上。
所有医疗都发生于生命体验。生命体验是医学的根,文化若脱离生命体验,医学之路就会走偏,医疗作用的实际对象,就可能不是自然客观的生命体。如今的治疗对象,如局部组织,如细胞基因,是自然客观的生命体吗?
生命体验的结果,是自然的结果,有盲目性,但生命体验的过程,是生命实在的,有真实性。同样效应的生命体验,反复重复,盲目性逐渐减少,规律性日渐增多,经过由表及里的本质化思维,才有了文化意义上的医疗、医学。
人种有不同,地域有差异,理性文化虽然都与生命体验相关,但由于人的追求的不同,文化之道在世界不同地方是不同的。中国重生命,伏羲的八卦将天地人联系起来,黄帝则“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开创了以人为本、进化精神的文化之道。
医学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在文化比较成熟之后形成的。中华民族的生命体验,升华为中医学,是在《易经》形成,中国文化日渐完善之后开始,以《黄帝内经》成书为形成标志的。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形成的标志,其成书年代有多种说法。唐·王冰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中,根据“孔安国序《尚书》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认为是“三坟”之书。北宋程颢、司马光认为是春秋战国的著作,也有人据《汉书·艺文志》推论,大约是公元前99年至前29年的作品。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成书年代固然重要,但成书年代仅仅说明成书的时间,而《黄帝内经》的客观基础--活生生的人的生命体验,理论内涵--与天地自然相因相应的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因应协调的阴阳五行、藏象经络、寒热虚实等,并不会因为成书年代而变。
思考中医的形成,成书年代不是唯一的,生命客观、生存关系、动态变化等客观基础,天人相应的本质化思考,以人为本的理论路线等等的分析,才更加重要。
了解中医,知道中医,用《黄帝内经》的眼光看,遵循把人当人,将活生生的人与其生存环境、生存状况联系起来的基本原则,是不二之途。在训诂、考证、成书年代上纠缠,将《黄帝内经》的客观基础--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生命抛开,无法了解中医。
《黄帝内经》是从生命体验萌发,在中国文化中孕育,经长桑君、扁鹊、公乘阳庆、仓公等一代又一代的传承、积淀后形成的。成书年代不重要,自然客观的生命体验,《易经》的文化逻辑,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相应的路线,才是根本。
学中医、做中医、行中医,认识文化之道才有可能。文化有道的统一性,不是凭空产生的,取决于文化的客观基础和创造文化的人的内在修养。物质基础,成物质创造之道,生命基础,成天人合一之道。仁义善良之人,开创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文化之道;自私贪婪之人,开创唯物唯利、唯我唯争,胜王败寇,弱肉强食的文化之道。
中国文化和中医学的客观基础,是活生生的人,是与活生生的人息息相关的天地气交气化,是与活生生的人息息相关的生存关系。生命之应是人和天地自然联系的纽带,藏腑经络因应协调,成就生命之和。
生命之应是活人的存在,是“我命在我”的存在。医学主观的认识,以生命体验为实际对象,思考生命之应的五藏阴阳规律,形成天人相应的理论,再运用这样的理论,回到活生生的人的生命体验,便具有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的人文价值。
生命体验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是去伪存真、大浪淘沙的进步过程。生命体验的客观,是活生生的人的客观,是生命现象、疾病现象的客观,没有中间环节,也没有替代品,其真实,是生命本然的真实,是“我命在我”的真实。
哲学有主观客观之分。就临床医疗活动而言,医学理论是主观,医生的逻辑思维是主观,病人的生命体验是客观,疾病现象--主要是自觉症状是客观。把人当人医疗,尊重病人的客观,不用主观去标准客观,去规定客观。
客观,无须主观承认,认识与不认识,都存在。主观则只有认识客观,有了本质化的逻辑统一才有意义。主观认识与否,外在的客观不会有所不同,只有尊重这样的客观,文化之根才正,文化之道才好。主观自是,理论规范的标准的才是客观,不能规范的标准就不是客观,这样的文化,其根劣,其道坏。
因为文化的劣根性,西方文化发达、强势之后,强盗野性横行世界,不少弱势国家、弱势民族遭受了灭顶之灾。
财富掠夺之后,西方文化又深入到了活生生的人的体内,否定了自然客观,否定了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否定了“我命在我”的生命体验,用物理法则统一医学文化,决定临床医疗。有病没病,是否健康,全由标准规范的化验指标、病理影像等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