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写了篇《大寨和小岗——左脚与右脚,左一脚,右一脚,风风雨雨过山坳》的帖子,结果,收到149条评论,1358个点赞,还有许多分享、收藏、与转发。
这对于贴主我的一般成绩来说,就是所谓的高评与高赞了。
但是,从这些评论中,贴主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网友们大多执着于“公”与“私”,“勤”与“懒”的问题,认为“大寨”就是“公”和“勤”,“小岗”就是“私”和“懒”,所以,就一面倒地挺“大寨”,而批“小岗”。
这就不能不让贴主我,想到类似的“秦始皇与刘邦”、“防疫与健康”一类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说说“秦始皇与刘邦”吧。
由大寨与小岗,我想到了秦始皇和刘邦,想到了防疫和健康
秦始皇建立了大秦王朝,开创了郡县制制度。
由大寨与小岗,我想到了秦始皇和刘邦,想到了防疫和健康
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继承了秦始皇开创的郡县制制度。
但是,刘邦在继承秦始皇的郡县制制度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走了过去的周朝封建制制度的回头路了。
刘邦的政策是,通过保留一定的封建势力,去对抗那些已经被镇压的封建势力的复辟,以及有可能的封建势力的死灰复燃。
他的具体做法,就是消灭外姓的封建诸侯,保留同姓的封建诸侯,通过将一些同姓诸侯封建于各个地方,去弹压各个地方的被打倒的外姓诸侯,以防止那些旧的封建势力死灰复燃。
而且,为了掩人耳目,刘邦在消灭其他具有潜在威胁的外姓封建诸侯的同时,还保留了一个对他的郡县制制度完全没有威胁的外姓封建诸侯,那就是长沙王吴芮。
由大寨与小岗,我想到了秦始皇和刘邦,想到了防疫和健康
那么,为什么刘邦要处心积虑地消灭外姓封建诸侯,同时保留同姓封建诸侯呢?
刘邦处心积虑地消灭外姓封建诸侯,当然是为了继承秦始皇的郡县制,以确保他们的西汉王朝的稳固。
对于他们的西汉王朝来说,最大的威胁,就是那些封建割据势力了。
但是,刘邦为什么又不像秦始皇那样,完全取消封建制,而要保留他的同姓封建诸侯呢?
这就是由于,刘邦吸取了秦始皇的教训。
由于秦始皇是几百年的秦国政治体制的继承者,经历过秦国内部的同姓兄弟的反叛,所以,秦始皇就不相信他们同姓兄弟之间,会相互支持,不相信他的同姓兄弟们,会同心协力地维护他们大秦王朝的统一江山。
秦始皇在消灭各国诸侯势力的同时,也不允许他们本国的同姓诸侯存在,也不向各地分封新的诸侯。
这样,在各地的旧势力死灰复燃,发动封建主义的复辟战争时,由于秦朝郡县制的不完善、秦朝中央政府的反应不及时,就使得各地的旧势力,从一开始的星星之火,迅速形成了燎原之势。
由大寨与小岗,我想到了秦始皇和刘邦,想到了防疫和健康
正是由于吸取了秦始皇的这个教训,刘邦才在消灭外姓诸侯的同时,保留了同姓诸侯,以通过同姓诸侯,去弹压地方上的外姓势力,防止地方上的外姓封建势力死灰复燃,发动复辟战争。
虽然,后来的“七王之乱”,证明了秦始皇的正确,证明了从长远来说,保留同姓诸侯是不可取的,就是保留了一个祸害。
但是,在刘邦的那个时代,同姓诸侯,对于保卫刘邦的中央政权,却是一股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为巩固西汉王朝的政权起到了重要作用的。
不然,为什么大秦王朝二世而亡,而刘邦的西汉王朝,能够延续12代——231年呢?
这就是由于,秦始皇高瞻远瞩,可他没有低头看路,他不小心被脚下的一块石头绊了一跤,然后,就死翘翘了。
而刘邦既能够登高望远,又能够脚踏实地,所以,他就可以避开一些石头和陷阱,他的道路,才走得比较稳当。
所以,有些事情,其实,我们不能够强求她们放之四海而皆准,我们只能是,但求她们能够对于一时一事有用。
由大寨与小岗,我想到了秦始皇和刘邦,想到了防疫和健康
“小岗”相对于“大寨”,看似是在走回头路,但是,就像刘邦相对于秦始皇走回头路一样,“小岗”的这个回头路,未必,就不是一种必然的、和必须走的回头路。
至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都垮台了,而我们中国,却是风景这边独好。
这就说明,中国,至少是没有犯大的、致命性的错误的。
说完“秦始皇和刘邦”,再来说说“防疫与健康”。
我们知道,防疫的一个主要措施,就是打防疫针。
而这个打防疫针,其本质,就是把一部分可控的、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的致病因子,注入到人体内,使人体通过应激反应,产生对这种致病因子的免疫力。
这样,当这种致病因子大量来袭时,人体就具有足够的免疫能力,来对抗这种致病因子,以避免人体发病。
由大寨与小岗,我想到了秦始皇和刘邦,想到了防疫和健康
人类社会的集体与个人,就是两个极端。
这两个极端是相反相成,又相辅相成的。
如果一个人没有一点个人主义,没有一点自我保护意识,那么,这个人还怎么存在呢?
就像你遇到一个乞丐,你可怜这个乞丐,你将你的钱财、衣服全都让给他。
然后,他活着,你饿死了、冻死了,这可以吗?
反过来,如果所有人都是极端个人主义,完全没有一点集体主义意识,那么,集体不存在,个人,又如何对抗个人能力所对抗不了的环境压力呢?
所以,适当的个人主义与适当的集体主义,都是必须的。
没有适当的个人主义,就没有适当的集体主义;没有适当的集体主义,也没有适当的个人主义。
当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都走向极端时,个人和集体,都会走向灭亡。
由大寨与小岗,我想到了秦始皇和刘邦,想到了防疫和健康
“大寨”精神,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
但是,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如果过度,就会伤害到适当的个人主义,就会导致适当的个人主义,向着极端的个人主义转化,就会导致极端个人主义的强烈反弹,从而最终消灭这个集体。
而“小岗”模式,看起来是打击了集体主义,但是,它的这个力度是有限的。
它仅仅是承包土地,是让个人的劳动力私有,而没有让土地私有,没有让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变化。
这实际上就是向我们的集体主义中,注入一些不会造成危害的致病因子,从而使我们的社会产生应激反应,产生对于未来的更大的个人主义风潮的免疫能力。
当然,谈到“小岗”,很多网友还不是谈论“小岗”模式,而是谈论小岗人,是说他们“自私”、是说他们“懒”。
实际上,说小岗人“懒”,这是绝对站不住脚的。
因为,小岗人能够“按手印”,能够在分田到户以后,一举改变他们的穷困面貌,这就说明他们不是“懒”。
由大寨与小岗,我想到了秦始皇和刘邦,想到了防疫和健康
那么,是他们“自私”吗?
这个也是不对的。
“自私”不是坏毛病;没有觉悟的“自私”,才是坏毛病。
大寨人,其实也是“自私”的。
只是,他们有一个陈永贵,有一个由陈永贵带领的领导班子,来启发他们的觉悟,激发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而小岗人的不幸,就是他们没有一个陈永贵。
他们没有一个由陈永贵带领的领导班子,来启发他们的觉悟,激发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正确路线一经制定,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共产党和共产党员,是社会主义的先锋与中坚。
由大寨与小岗,我想到了秦始皇和刘邦,想到了防疫和健康
最后,贴主我最为悲哀的就是,数据显示,我那篇帖子的平均阅读完成率,只有60.2%。
所以,大概率,是网友们没有关注到我的帖子中,关于客观因素方面的内容了。
实际上,我的帖子中,是讨论过客观方面的问题的。
建国初期,我们的国家一穷二白,经济体量非常小。
就像我们只有一个营的兵力,那么,营长,是完全可以直接指挥某一个士兵,甚至直接安排每一挺机枪,每一支步枪,布置在什么位置。
这就是我们国家建国初期,实行“统购统销”的经济政策的原因。
“统购统销”的经济政策,是服务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国家建设方针的。
就是我们要建立一个比较健全的工商业生产体系,就必须集中力量,把所有的原材料,统一纳入到这种生产建设体系,其中,就包括来自农村的农产品。
而如果我们不在农村搞“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体经济生产体制,我们就很难实行“统购统销”的经济政策,很难对来自农村的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的运营与管理。
由大寨与小岗,我想到了秦始皇和刘邦,想到了防疫和健康
这就是建国初期的“前三十年”,我们树立“大寨”旗帜的客观方面的因素。
而经过建国初期“前三十年”的工商业生产建设,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们的国家,已经初步建立起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工商业生产体系,我们的经济体量,就大大地发展了。
这就像我们从一个营的兵力,发展到一个军的兵力,发展到一个兵团的兵力。
那么,我们现在,还能够让一个军长,去指挥每一个士兵吗?
我们现在,还能够让一个兵团司令,去安排每一挺机枪、每一门大炮,布置在哪个位置吗?
部队大了,各单位,就要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了,军长和营长,就要各负其责了。
这就是说,“统购统销”的经济政策,这时候,就已经不适合我们已经形成了很大规模的经济生产形势了。
我们必须改变方针,必须实行“宏观调控,微观搞活”的经济政策。
由大寨与小岗,我想到了秦始皇和刘邦,想到了防疫和健康
那么,既然要“宏观调控,微观搞活”,就必须让下面活起来,就必须让下面的各种生产要素自由地流动。
而要实行这样的一个经济政策,农村里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体经济生产体制,就是不适合的了。
这就是“小岗”这面旗帜,被树立起来的客观原因。
树立“小岗”这面旗帜,从客观上讲,就是为了打破“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济生产体制,使农村经济能够活起来,使整个国民经济能够活起来。
所以,“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实际上是连贯的,是左右脚的关系,都是为了立足于现有的条件,争取最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