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山上观山水”下联——与朱定飞先生商榷
2019-11-29
忽然读到朱定飞先生《广东观音山征联设定的应征条件有一项值得商榷 》一文,发现了一个重大的商机。
朱定飞先生文中说,东莞观音山风景区出了一副上联,为“观音山上观山水”,要求应征者对出下联。
这个下联征集的赏格,几经翻番,如今,已经涨到了人民币七十万元,真是动人心魄。
不过,虽然赏格很高,似乎难度也确实是有点大。
据说,这个活动,已经持续有四年之久,收到作品四、五万余幅,却没有一幅作品能够被选中,所以,赏格才会被提升到这么高。
那么,到底是这幅上联,真的太过奇绝,没有人能够对得上来呢?还是这个所谓的征集活动,原本就是一个噱头,是一种“抖机灵”的广告文宣呢?
在朱定飞先生看来,这件事情应该是真的,不是耍噱头,而是确实是没有人能够对得上,是确实是没有人能够拿得到这笔赏格。
而没有人能够拿得到这笔赏格的原因,朱定飞先生认为,不是众人无能,而是征集方提出的一定“要用观音山的景观作对”这个应征条件,毫无道理。
当然,先生自有先生的理由。
不过,不管朱定飞先生的理由有多少,有多么硬气,笔者以为,如果征集方真的是有意征集下联,那么,他们所要的这幅对联,本来就是为他们自己的风景区所用,那当然就是这幅下联的内容,必须贴切他们风景区的实际。
人家花钱买你的创作,是为了烘托景区的人文氛围,提高游客的游玩体验,体现景区的高端品位,深深地吸引游客流连忘返呢,你整一幅文意与人家景区的景观毫不相干的下联,你叫人家怎么拿去提高游客的游玩体验,吸引游客们流连忘返呢?
所以,我认为,要想赚到这笔钱,就得老老实实地根据人家的要求,认认真真、工工整整地去作对,去找下联。
如果别人真的是放宽了条件,那恐怕,能拿得到这笔赏格的,就不是你们这些与他们景区毫不相干的酸秀才,而一定是他们的关系户了。
这笔钱很吸引人。
所以,虽然是平仄什么的都不太懂,却阻挡不了笔者赚钱的决心。
万一瞎猫子碰到个死耗子,让我给撞上了呢?
于是,笔者紧急行动起来,翻字典、查声调,全神贯注地忙活了一两个小时——有点夸张,实际上灵感一现,电光石火之间——终于整出了一句下联:“揽秀榭前揽榭天”。
于是:
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
下联:揽秀榭前揽榭天。
“观音山”,是个名词,所以,下联以“揽秀榭”作为名词相对。
可是,观音山风景区,并没有“揽秀榭”这个风景点,只有一个叫“揽秀台”的风景点,怎么会用“揽秀榭”与“观音山”相对呢?
因为,“揽秀台”中的“台”字,与“观音山”中的“山”字对不上,所以,笔者就找了一个“榭”字予以置换。“揽秀榭”就是“揽秀台”。
舞榭歌台——“榭”,就是高台上的房屋。
笔者以“榭”代“台”,用“揽秀榭”代表“揽秀台”这个风景点作为名词入联,应该是可以的吧。
然后,“榭天”代表“揽秀台”风景点对面的城镇——樟城及其后面的天色,以对上联中的“山水”。
“观音山上观山水”这句话过于直白,而笔者在下联中以一个比较典雅的“榭”字,使全联显得有些文艺,也使“揽秀台”对面一个现代化的城镇——樟城,忽然地就有那么一副高山仰止的仙境之韵味了,是不是呢?
上下联相合,就是人文与自然和谐,近处与远方呼应,凡间与仙境统一,虚虚实实,使人既赏心锐目,又浮想联翩,是不是呢?
这幅作品,能不能够值七十万呢?
笔者急切地想去试一试,却又不知道作品征集方的邮箱及通讯地址。
想必朱定飞先生应该是知道的吧?
那么,麻烦先生代我去应征一下如何?
倘若果然中奖,我只要十万,另外的六十万,给先生好了。
不不不,一人一半,我三十五万,先生三十五万,如何?
咳咳咳,还是我六十万,先生十万吧,毕竟,笔者现在,比先生更差钱呢。
|
草根简介
|
|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镇永华村人,高中文凭,农民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致力于中国古典哲学《易经》的思考研究。关注中国现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