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与伟大
报载:从月球到火星:NASA太空探索60年 将人类送上月球,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1958年10月1日成立的首要目标。“阿波罗11号”1969年成功。阿姆斯特朗“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将在本世纪30年代末载人到火星。1986年,挑战者号升空73秒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2003年重演,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着陆前16分钟爆炸解体,7名宇航员遇难。“60年来,我们已取得许多进步,但这项工作依然非常伟大。”(2018-10-2-7)
思考:“伟大”“崇高”这些久违了的词语(所指),曾经是使我们多么景仰过的思想境界哦。但也曾几何时,经历了诸如文革浩劫的苦难后,许多痛定思痛的人们从自己感官感性的思想层面上对此出现了矫枉过正的另类认知;更催人思索的是其中还不乏我们那些文化思想界之衮衮名人。如青年作家王小波就有一篇专文为《关于崇高》,文中透露了他对崇高境界的不解不齿。还有一位叫徐贲的美籍华人教授,对此的不满和奚落说得更为直接,其文章标题即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一种病》。静析他们文思的道理,无非是立意在人性皆自私的本质上,而伟大、崇高的无私克私超私属性即是违背人性本质的,所以就是虚伪的、伪善的,不可取的。加上他们以文革错误造成损害的诸多事实佐证,使得其观点似乎变得无懈可击,是真实性的结论了。
真的是这样吗,人性的本质就真只有自私,而没有与自私对立的利他乃至利人们、利人类的伟大崇高吗?不是的!人性的本质说穿了就是人的思想(的价值取向)所在。怎么想才会怎么做,才是怎样的人,才表现出怎样的人性。而就思想来看,将其说穿了无非就是许许多多对立对应对称性的(思想性)词语而已。有自私,就有无私克私超私;有世俗、庸俗,就有伟大、崇高。如何只见其一不见其二,以其片面当全面呢。从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无数事实看,自私与无私、世俗与伟大等对立对应的情况也是俯拾皆是举目可观的。而就这两种人性(思想)产生的必然性看,整体上都是一定社会或一定人际关系以及一定观念文化依存运动发展的内在规律。比如既定崇高精神信仰哺育下,就能多出伟人;而被世俗功利文化熏陶,则更易出庸人更易被腐败。
思想(词语)具有丰富性、复杂性、多变性的属性,因此,人性的表现相应也会存在这样丰富、复杂、多变的状况。一个族群是这样,一个具体的人也是这样。比如一个族群,可能在其既定的思想信仰之下,便有其大致相向同进的人性表现,但也不能排除超出(甚至相反)人们一般取向的个别或少数的人性表现情况。而一个人,可能在其人生中的某段时间确立了既定的思想理念而表现出相应的人性特点,但也不能由此而推及其一生都会这样;他(她)的后来表现,依然还会受其大脑中届时确立的思想所支配——他(她)可能会由好变坏,也可能由坏变好。所以,过去老一辈革命家们的相关名言说得好,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人一天不学就会退步。此话此思真正触及了人性命题的根本。思读本报道讲到人家50年来将太空探索当作一项伟大的工作去摸索、去创新、去献身、去尽责……我们有何启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