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所写的几篇文章,主要在运用中国思维和马哲语言探讨哲学问题,如“本质与现象”、“理性认知与感性认知”等,并根据恩格斯的原文通过做图对其原义予以解读,其效果较原来要好一些,与探讨哲学的网友开始产生了一些共鸣,反对的声音也弱了下去。这也说明, 对马克思主义“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也很需要在对其原理和思想的深入挖掘上多下些功夫。
前文曾提出了“中马主义”概念,经网络讨论,大家并没有表示出不同意见,为此,本文继续就这一问题再深入一步,谈谈其对中国传统哲学和马哲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问题。
由于有网友对前文《中马主义原理展示》不能运用哲学思维予以理解,也由于有网友希望明确出其与西方哲学的区别,在此也就不得不将其明确为“哲学”。再者,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也是与众网友一起逐步加深的,也需要对其予以进一步总结。
一、对自然与人类社会唯物主义“本原”的考察
哲学是文化和理论之根与筋骨,它属于科学文化最核心的部分,也是理论界所研究的重点。
目前对于哲学界来讲,关于中国古代哲学与马哲辩证法的区别和联系,恐怕是一些哲学家们很头疼的问题,继续顺老路向前走感觉很艰难,迈不动步子,老脑筋严重阻碍着哲学研究的向前发展。
我国古人早就曾讲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整天趴在书堆里研究哲学,希图通过前人的某句话或某种论述而搞懂哲学,甚至去搞什么发展或著书立说,不如去问问自然,先读读这本无字之书(近现代科学又对其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对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实际做一番考察。
这种考察不只是科学前沿,而是要回过头重新看看身后,再仔细审核一下自然与人类的起源,也就是恩格斯所定义的唯物主义“本原”。这属于马哲唯物主义最最基础的部分,不落实这一点,也就无法落实马哲的唯物主义,更无法理解中国的古代哲学,在对它们的解读中难免会出现偏差。
在近现代以前,唯物主义“本原”很难搞清楚,但随着科学的发展,现在则成为了可能。通过对自然与人类社会实际的考察,其结果总体来讲都属于运动观(目前可以用“运动观”说事,直接说“能量观”有些人可能难以接受。其实它也就是能量观,因为能量与运动是一体的),具体可以浓缩为以下三点:
1)宇宙本原为大爆炸能量(源于大爆炸理论和近现代科学发现)。这实质上就属于自然哲学的唯物主义基础。
2)人类本原为劳动(源于恩格斯的人类起源论)。这实质上就属于社会哲学的唯物主义基础。
3)宇宙与人类社会的运动逻辑为“0→历史→现在”,它在纵向上属于顺序运动。这一逻辑属于宇宙和人类社会所共有的,它属于无可辩驳的自然规律,宇宙和人类社会的诞生、存在和运动都遵循这一基本逻辑。首先,它决定了宇宙和人类社会都存在着它们各自的纵向运动与横向运动,由此才织就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历史画卷。
由于这几个考察结果关系重大,它不但能改变整个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也能改变我们的思维。而这三点,所挖掘出来的恰恰就是恩格斯所定义的唯物主义“本原”及其运动规律。
以宇宙和人类本原为起点,遵循“0→历史→现在”的顺序运动逻辑,它自然便产生了自然哲学与社会哲学各自的四维时空(历史维+三维)、纵向绝对运动与横向相对运动、基础哲学与应用哲学等,这些也是无可辩驳的。
实事求是地讲,自己当初是为了搞懂搞通,循着矛盾进行追踪才误打误撞捅出这些问题的,开始时并不清楚(并没有意识到它属于哲学),更没想要探索这些大问题,但一系列矛盾的焦点,最终却集中于这几点。虽然这样追踪很繁琐,牵涉的基础知识很多,但现在看来,它反倒是考察自然哲学与社会哲学的一条捷径,比从书堆里寻找要省劲并准确得多。
在此特别提醒一下,宇宙和人类“本原”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请注意将此与下面的“三大规律”予以比较)。由于宇宙与人类“本原”不同,由0开始的运动规律不同,由此就决定了自然哲学与社会哲学必然存在着分野(人类社会运动规律以自然规律为基础,它属于宇宙运动的一个分支)。
开始,自己也不知道所探讨的宇宙和人类本原就是马哲的唯物主义,对其的认识,是在与网友们的讨论中逐步深入的,由此才认识到其在马哲中的作用。事后才明白,如果没有自然与人类两个唯物的“本原”,谈何马克思主义?谈何“唯物论”?如果连最起码的唯物主义都搞不懂,那不属于假马列是什么?没有根的“辩证”,哪能不陷入唯心主义?
根据马哲唯物主义原理,结合近现代科学将哲学和理论挖到根上,不但能够帮助解读马克思主义原理,也有助于解读中国的古代哲学。同时,它也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中国哲学与马哲,以及其它的理论或学说。
二、中国古代哲学与马哲辩证法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0淘汰其它理论和学说的过程,在此就不赘述了,让我们直接开始对中国古代哲学和马哲进行分析。而这种分析,它与书本知识不同,而是根据对自然与人类社会实际的考察,将中国哲学与恩格斯对唯物主义的定义以及人类起源论综合进行的,所以,对其的一些优长与缺欠,在此也按照实事求是原则,不予隐瞒。
(一)马哲辩证法的优长与缺欠
在前面的探讨中,由于自己探讨的面还不够宽,也有欠深入,有些不敢随便对目前占居我国哲学主流的辩证法说三道四,所以有些问题谈起来难免有所顾忌。但既然是哲学探讨,这个问题是难以回避的,否则会有碍探讨的深入。
在此,就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大家所熟悉的辩证法。
【辩证法(在线新华词典):①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它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为事物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是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所引起的。在历史上辩证法经历了自发、唯心、唯物三个阶段。辩证法只有发展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才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②特指唯物辩证法。】
根据辩证法的基本释义,它属于宇宙(含人类社会)运动规律的总概括,其核心就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哲学研究中,得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其第一阶段,是哲学研究的基本功,没有这一层,便不能称其为哲学。
在基本的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研究宇宙和人类社会的运动,由此而产生自然哲学与社会哲学,并予以具体运用。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辩证法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它能够反映具体事物的运动,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需要继承并发扬。
但在此也提请注意,对立统一规律与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不同的,前者既可以阐释事物的纵向运动,也可以阐释其横向运动,而后两者则主要阐释事物的纵向运动(这说明马恩在哲学研究中事实上包含着纵横运动)。
在此也不得不讲,马哲的“唯物主义”应该指的是“物质”,因为当时的科学正好发展到物质观阶段,这符合历史事实。但同时,恩格斯也强调过宇宙“本原”属于“唯物主义”之“物”,这也属于事实。而列宁则将马哲的物质解释为“客观实在”。所以,随着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必须要做出新的解释。
虽然马克思主义所探讨的主要属于社会科学,但却缺失专门的社会哲学。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辩证法属于西方思维,局限于三维时空,虽然强调“物质处于绝对的运动中”,但却无法解释绝对运动,只能解释相对运动,这与西方整个科学的发展是一致的。
也不得不说,由于物质运动难以找到对立统一方,自然科学中的对立统一规律并没能解决。同时,在社会科学中,对立统一规律事实上也没能真正解决。虽然恩格斯曾谈到过“人性与兽性”,或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但在马恩著述大量篇幅的阐释中基本是以“阶级论”或“阶级分析法”作为其认识论(即方法论)。由此,我们现在一些资料介绍中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解释为“实践观”是很牵强的,这也反映出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我们所说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问题事实上还没能真正得以解决。
(二)中国古代哲学的优长与缺欠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的“气一元论”或“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是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已经包含着辩证法,并且还更深入了一步,在宇宙学或自然科学问题上已经对其予以具体运用。由此,就能看出我国古代哲学与西方辩证法的关系了,也能看出中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阶段,说明我国的古代哲学属于一种大大超前发展出来的哲学。
提请注意,我国古代哲学具有明确的唯物性,尽管其“气”与现代科学考察存在着些许偏差,但其唯物性这一点却很明确,这一点非常珍贵,由此才杜绝了宗教神学等一次次的侵袭,始终占据着“意识”的主流。
辩证法释义中说“在历史上辩证法经历了自发、唯心、唯物三个阶段”,这是符合逻辑的,它是合理的。由此,自己首先应该坦诚承认,前面文章中曾说在科学史上只发生了一次大革命,即由神创说过渡到物质观,但从辩证法释义词条看出,自己漏掉了“自发”阶段,应该予以补充。
哲学探索的“自发”阶段,这是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即人们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认识由蒙昧逐渐向较理性发展的阶段(整个原始社会应该处于蒙昧时期,由奴隶社会才开始渐渐萌生理性)。根据这一规律,我国古代哲学肯定也是这样发展过来的,因为它无法脱离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的本身就夹杂有那种蒙昧色彩,尤其是一直伴随其发展的“占卜算卦”,就是这种色彩的鲜明注脚。
(三)中国古代哲学与马哲辩证法共同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比对分析,不管是中国古代哲学还是马哲辩证法,都没有真正解决“世界观与方法论问题。虽然中国的“气一元论”或“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有些近似,但仍有些偏差,不够准确。
综合来讲,中国古代哲学与马哲辩证法仍有一定的瑕疵,都与现代科学发展产生了距离,都需要现代科学的补充完善。比如现代科学发展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自然需要与其相适应的自然哲学与社会哲学。再比如我们常说的世界观,它事实上包含着宇宙观和人类观,而方法论则属于自然哲学与社会哲学它们各自的认识论。由于哲学的笼统性,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就难以反映出来,如自然与人类社会不同的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等,由此也就难以准确表达它们的意识形态,使其也笼罩着一种云里雾里的模糊性。
还有,辩证法也难以表达四维时空,除反映不出绝对运动外,甚至还运用相对运动解释绝对运动(如“相对论”和“阶级分析法”),出现了本末倒置,由此也就解释不清相对运动。
根据对宇宙和人类社会实际的考察,宇宙观与人类观分别属于自然哲学与社会哲学的基础,但中国古代哲学与马哲都未区分宇宙观与人类观(如现在人们常说的“天人合一”),都未区分自然哲学与社会哲学,都未区分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都未区分基础哲学与应用哲学,也都未区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认识论。都笼统用“世界观与方法论”论之,无形中也增加了模糊性(这与当初都缺失必须的要素有关)。
现在,就让我们对中国古代哲学与马哲的分析大体综合一下,请看下表:
表1 中国古代哲学和马哲的优长与缺欠综合分析表

如果说这种考察和分析可以对中国古代哲学发挥修修补补作用的话,但它却与辩证法在思维上存在着本质性区别。不过,马恩思想和辩证法的优长却几乎全部保留了下来。
本表所列内容可能还不够详细和准确,一些哲学研究专业人士可进一步予以补充完善。
三、中马主义社会哲学
以上表格内容虽然属于中西哲学比较,但其主要分析的属于自然哲学。从中可以看出,它们都共同缺失社会哲学。由于对意识形态问题发挥主要作用的是社会哲学,也由于自然哲学有些必须要素有待于科学界最终确准(如暗物质与暗能量),所以下面专门探讨社会哲学。其实,只要解决了社会哲学问题,自然哲学也就基本解决了,因为它们的运动逻辑是一样的。
(一)图示中马主义社会哲学
我国的思想理论界有一个基本的事实,我们不得不首先予以特别重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属于两个典型,它们都是在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不断摆脱“本本”束缚中发展起来的,并且数次从“本本主义”泥潭中拯救中国革命与建设于危亡之中(苏东等就没这么幸运)。“去芜存菁”,扬长避短,这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也是其发展的正确方向。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历史和中西方科学发展的差异性,其哲学和思维都是不同的。可以负责任地说,它们既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也存在着自身的缺欠,应该说都不够十全十美,都没能彻底解决宇宙和人类本原及其认识论问题,都存在着一定的瑕疵。尤为明显的是,它们都缺失社会哲学,从而与现实社会的发展存在着隔阂。
之所以将这种探索称为“中马主义”,就是因为它既不同于传统的中国哲学,也不同于“本本主义”的马哲,而是根据近现代科学发展的成果,在它们两者相互结合的基础上,对其的一种补充完善,属于既脱胎于它们,又不同于它们的一种哲学。
现在,再次引用前文中的示意图(略有修改)用以阐释“中马主义社会哲学”问题。从网络讨论情况看,这一称谓势在必行,不然人们会产生误解或混淆。

中马主义社会哲学示意图
注意:这里所强调的是“中马主义社会哲学”,并不像原版的中国古代哲学与马哲辩证法那样,将自然哲学与社会哲学不予区分,而是专门的“社会哲学”。
哲学与科学本就是一体的,哲学反映着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基本梗概,而科学则研究具体事物的具体运动。根据现代科学考察结果,将中西哲学进行并轨后,不但填补了中西均缺失社会哲学的空白,也能对其原有的偏差予以相应的矫正。
(二)中马主义社会哲学的几大特色
对于中马主义社会哲学,其特点不得不说,否则人们便不能了解它较中国古代哲学和马哲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其几大突出特色如下:
1、专门的社会哲学。专门形成社会哲学,便结束了自然与人类社会统一运用那种笼统哲学阐释中所存在的模糊性问题,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人类社会的运动规律。这是其首要特色。
形成专门的社会哲学,它意味着与自然哲学的分野,并与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对应,产生了两类哲学:自然哲学与社会哲学。尽管这两类哲学存在着从属关系,但这也就意味着自然哲学也需要重新审理,需要进一步落实其唯物性和认识论问题。
2、“唯物”于劳动与人性。人与普通动物的躯体都属于“可见性与可探测性物质”,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一种能量,一种能够改造自然的劳动能量(能力),由此才产生了人类。
恩格斯证实劳动创造了人类,它属于人类之根本,由此,它也属于人性的本质。
这属于几千年来社会科学长期没能解决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只有恩格斯的人类起源论才第一次阐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由此也就如图所示,产生了新的人类进化论,从而推动人类产生新的进化。
由于它是根据恩格斯的人类起源论而产生的,源于自然,所以它也就是社会哲学实打实的唯物主义,不存在西方哲学那种“抽象”的成分(“抽象”有时会产生唯心主义,它属于逆序思维的衍生品)。
3、明确的认识论。请看示意图:1)物质文明:由于人类源于自然,并能够改造自然,所以它便与自然构成了对立统一,从而推动着物质文明向前发展。2)精神文明:由于人类由普通动物进化而来,所以,其人性便与自身固有的动物性构成了对立统一,从而在物质文明基础上,推动着精神文明向前发展。这两对矛盾可不是只用模糊性的“对立统一”予以表述,它源于人类本原,并与人类本原同步运动,属于其运动的动因。它们本就属于一体,不可分割,其运动的唯物性非常明确(由这两个实例也可看出三大规律“抽象”的缺欠)。
马哲与《矛盾论》都反复强调,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它与人类本原结合而产生的“唯物”性的对立统一规律,就构成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认识论。
这一问题的确定,伴随新型人类进化论的确立,由此也就确定了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区分为两种:1)劳动性和人性意识形态;2)寄生性和动物性意识形态。所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便属于劳动性和人性,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则属于寄生性和动物性(其自己明确承认属于“丛林法则”)。
4、顺序思维。“0→历史→现在”的顺序运动逻辑,需要特别强调一下,它与西方哲学那种三维哲学存在着质的不同,虽然其阐释中也有历史与现在,但其哲学则是历史与现在不分,统一归在三维时空中予以阐释。即便在运用中有所区分,那也是先确定了“现在”(如先确定“阶级”,然后再探讨整个人类历史),由现在往前推,出现逆序推理和思维。
通过“历史”运动的枝叶反推或“抽象”出的人类历史,有时难免会走板,也会出现相应的不确定性。
5、运动层次。区分出历史与现在,纵向绝对运动与横向相对运动,也就由此而区分出基础哲学与应用哲学,从而克服了西方哲学那种纵横运动不分,将历史与现在搅在一起乱炖一气的混乱。
6、四维时空。历史维的存在,这是不可磨灭的事实,属于自然的客观存在,由此也就决定了哲学必须要具备四维时空:历史维+长宽高三维,这也与西方那种三维哲学存在着严格的区别。
7、分解辩证法。将运动区分为纵向的绝对运动与横向的相对运动,已经将质变量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划归纵向运动,使其与考察结果相符。
以上几大特色的优势是鲜明的。在以往哲学中最难以确准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意识形态、世界观与方法论等),对这种新型哲学来讲,它却是最简单的,其原因就是它具备哲学之根或“本原”。由此,它不但基本能够与现代科学相适应,同时也构成了与中国古代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区别。
(二)中马主义社会哲学应用中的必要补充
实事求是地讲,原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由于其是从商品经济和阶级关系入手,其大量篇幅实质上属于阶级分析法,其意识形态自然也属于无产阶级。由此,其辩证法的认识论(即方法论)其实就是“阶级论”或“阶级分析法”(如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而通过示意图可以看出,“阶级论”或“阶级分析法”事实上属于社会运动形式或现象,其内容应该归于“人性与动物性,或劳动性与寄生性”。
但也应该承认,运用“阶级论”或“阶级分析法”,它产生了无产阶级或劳动阶级的意识形态,这应该属于有史以来第一个为劳动人民说话的理论,它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非常的进步意义。但也不得不承认,由于其西方辩证法思维的限制,马克思主义思想难以完整地展露出来,它明明属于劳动观,但却以阶级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多少有些走样。由于通过社会实践认识到“本本主义”的危害,改开后我党果断地调整了工作重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代替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将指导思想调整到了正确的轨道。
改革开放后,由于需要加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论的研究,我国解放思想鼓励人们大胆探索,并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通过社会实践进行摸索,意图就是要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通过多方面共同努力,在保障社会正常发展的同时,也摸索出所需要的系统理论。但从情况看,不是国家不给思想自由,而是我们的哲学理论界自己难以从“本本主义”中解放出来,仍然将自己禁锢于书堆中,有的甚至受西方“普世价值观”的蛊惑,意图丢掉中国文化和马克思主义这两样老本,去逢迎西方的资本主义,也有的主张复古或信仰宗教,引导社会倒退。这些也引起了思想理论的混乱,有的甚至搞不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在有些人思想中产生了某种信仰危机。对此,我党早有察觉,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明确指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不能丢,需要予以很好的继承与发扬。但哲学理论界由于多年来深受西方哲学思维所禁锢,其探索和文章仍然是以“之乎者也”为能事,与党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要求难以合轨,并且对我党取消“以阶级斗争为纲”难以理解,“阶级”思维仍不时甚嚣尘上,影响着我们基本国策的顺利实施。
对于自己与一些网友有关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探索,有些网友可能对基础哲学不感兴趣,但其实质上最重要,因为它决定着应用哲学,并能使整个人类历史相贯通。在以上示意图中,已经以“建议”的形式用“人性与动物性”或“劳动性与寄生性”替代“阶级性”或“阶级分析法”,但仅仅这样提示是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补充一下。为此,引用前文中的一个表格(略有修改)将应用社会哲学与社会科学问题再次明确如下:
表2 应用社会哲学与社会科学(行为)研究对应简表

作为社会科学,就需要在应用社会哲学基础上添加必要的社会行为内容,比如围绕生产劳动问题而产生的剥削与被剥削的社会阶级关系,或围绕贸易或汇率而展开的金融掠夺与反掠夺等,那属于在社会的经济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它属于专业人士所研究的范围。但万变不离其宗,人与人之间在经济问题上所发生的特殊矛盾,不会超出“应用社会哲学”所覆盖的范围。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前文,如果按照中国的顺序思维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解读,其对立统一规律或认识论就是人性与动物性,或劳动性与寄生性,而按照西方哲学的逆序解读,其对立统一规律则表现为阶级性或阶级分析法,两者的区别大相径庭。
现代科学界正在大力探索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性质和作用,所以,希望我国科学界快速跟进,早些确准宇宙的本质及其运动,通过确立自然哲学的唯物论,从而确立新的哲学和科学体系,加速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