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架空建筑历史悠久,早在河姆渡时期,就曾出现过适应闷热多雨气候、通风防潮的底层架空干栏式房屋。到了城市大量吸纳人口、土地资源逐年趋紧的今天,这种古老的民居又将活力重现。百端待举的新雄安应走在传承中国千年建筑基因的最前沿,在世界面前展现出底层架空建筑的新风采。
一、发展底层架空建筑工艺的重大意义
较之传统的城市建筑,底层架空建筑更有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改善以及市民幸福指数的大幅攀升,因而能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1、二次利用土地资源
城市土地资源短缺,导致供需失衡,价格暴涨。为实现土地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率最高和人流、车流、建筑最为密集的地面土地,其建筑物底层除了应保留立柱、电梯、消防梯、管网、走道等必须生根的设施之外,其余则可设计成仅有结构支撑而没有外墙的开敞式架空层。这不仅不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还至少能节省出八成以上的底层空间,使之发挥出新的效能。
2、提升城市环境和建筑质量
闹市中心建筑物密布,握手楼、接吻楼有令难禁,路堵、车塞、人挤等乱象不断,严重影响着城市的环境和地面视觉效果。只要精心规划设计,构建建筑密度低、容积率适中的新型底层架空建筑,不仅能使城市绿化得到新的扩展,更能使原本拦截人们视线和阻碍空气流动的地面建筑,变得视野开阔和通透明亮,使城市环境和建筑质量得到双提升。
3、促进技术进步
兴建底层架空建筑的工艺已经相当成熟,若能再接再厉,在智能建筑技术上寻找新的突破口,例如像上海这样的软地层广布的城市,只要能开发运用竹节桩和一桩一柱等新工艺,就不仅能大大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更能使底层架空建筑,成为造福市民和提振城市经济的靓丽新景。
4、市场前景广阔
城市建筑物底层,因存在着环境嘈杂、卫生状况差、安全度低等先天缺陷,除了深受腿脚不便和眷恋门前小院的老人青睐之外,并不被更多的消费者看好。一旦城市普及电梯房和绿色庭院房,底层架空建筑的宜居优势和发展前景就会进一步凸显。
5、利国利民
一是有助于节约城市土地资源、杜绝“摊大饼”和坚守18 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二是能增加宜居舒适度,既能为居民创造全天候体育健身的新环境,还便于居民休息、聚会、交流和娱乐,改变邻里间互不往来、形同陌人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互助力。
三是树立城市“停车入库”新风,为大型车辆量身定制运行便捷的高品质室内车库。
二、底层架空建筑功能与定位
底层架空工艺特别适用于大体量的建筑,自下而上分别为地下室、架空层、车库层、住宅(商务)层和绿化(光伏)层。
1、地下室
埋深应小于5米,主要为仓储及重型设备用房,更是地下综合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新空间。
2、架空层
高度不宜低于5米,为多功能公共空间。
3、车库层
架空建筑的2-3层或2-4层应兴建车库。此类新型停车库在管理运作、空气质量、社会治安以及成本效益等方面,都将远远优于地下车库。
4、住宅层或商务层
车库以上至顶层以下为观景、通风及光照条件上佳的住宅层或商务层。
5、绿化层或光伏层
运用低成本的技术手段,使绿化或光伏发电设施攀高登顶,将建筑楼顶建设成具有居民聚会、健身、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空中花园或光伏发电层,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表征。
6、建筑定位
底层架空建筑系价格受国家调控、并应在市场上进行规范交易的住宅楼和商务楼,其中住宅楼的消费对象主要是收入水平正在稳步提高的中高收入者。
底层是道路,上部为过街楼的“路房合一”建筑体则是底层架空的升级版,其土地费已经在道路建设科目中列支,故具有造价低、有利于行人和非机动车安全跨越封闭型道路以及建设全天候公交、出租车站等优势。作为价廉、绿色、环境美的优质国有房产资源,可为广大中低收入者提供规范、稳定的租房服务。
三、雄安最适合发展底层架空建筑
底层架空建筑适应中国人多地少之国情,其开发功能也有着新的拓展和延伸空间。除了少数商业建筑、多功能公共建筑、特殊标志性建筑以及地广人稀的城市之外,底层架空工艺可全方位覆盖于人口快速聚集和经济高度繁荣的城市的每一座新建筑。
雄安蓝绿空间占比不低于70%,城区开发将面临着人口密度偏低、土地需求量过大、开发成本走高、产城融合趋难等多种挑战,底层架空工艺为破解土地资源紧缺难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尽管雄安非常适合兴建底层架空建筑,然而从目前的发展迹象来看,底层架空建筑并未能融入新雄安的整体规划。因此有必要提请有关决策部门关注这一热点问题,并适时进行科学决策和周密完善前期规划。
开发底层架空建筑,政策是关键。国内有些城市以往曾有过“取消原来公开出让文件中关于地上建筑面积不含底层架空层面积的规定”等偏激做法,此类政策必然会严重挫伤房产商和社会各界开发底层架空楼盘的积极性。
政府部门应率先从自身做起,那种高高在上的大台阶衙门建筑,并不一定深受老百姓的欢迎,也不利于土地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
底层架空建筑利多弊少,雄安理应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