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闻:金融业拟放宽或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外资股比限制。我们认为,这是在金融文明时代下自毁金融长城(防火墙)的无知无畏自宫思维。
君不见,2008年美国“两房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最后美国政府依靠采取国有化私人贷款担保部门注入国家信用、美联储直接投放基础货币QE1-QE3(当年别名:“直升机撒币”)、政府接管私人银行和中国等国家地区不落井下石抛售美债等措施,才最终稳定化解危机。总之,美国政府采取以国家政府信用取代私人金融信用才最终遏制了金融危机漫延。
2018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三大攻坚战之首,其主要内容就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目前,美联储基金区间目标利率最高已经达到1.5%,离极限值4.0%还有2.5%的空间,若以每次加息0.25%的幅度还有加息10次加息空间。我们民间智库测算,美国压力测试最多能承受3.0-4.0%的基准利率,否则若超过3.0%利率必然会陆续引发美国股市、债市、汇市、期市和衍生品市场等美国资产资本市场开始全面崩盘。
因此,2018-2019年,美元大概率最多加息6次,即每年加息三次;而每年加息5次,基本已无可能。
综上所述,虽然美联储采取的是“用嘴加息”的边小幅加息边压力测试的战术,但是2018-2019年大概率压低或扭曲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必然形成对中国等新兴国家产生输入性通缩压力。因此,人民币定向宽松是治标的战术选择,而治本的战略选择是:改变基础货币发行模式,即由货币发行盯住美元资产等国外资产转变为以国债等国内资产为抵押发行准备,变被动货币发行为主动货币发行。
当前,人民币基础货币存量由于还是“外汇占款”发行准备模式而被动投放形成的,从而受控于美元资产,相当于本币主权失控。当然,有效解决对策是:坚决逐步以“国债占款”置换“外汇占款”,稳妥有序净投放基础货币,反击通缩,扩大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最终夺回货币主权。
当然,“国债占款”的最佳最终替代品是“公共产品占款”。“公共产品占款”在货币资产负债表中的会计科目设置与引入的重要意义是:政府可以充分量化还没有完全或部分以本币计量、按市价估值的公共产品价值,正式纳入国家资产负债表,捍卫本币主权与为国际化作发行准备。
若全球经济深化发展为一体的话,生产供给过剩导致的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必然是常态的、长期性的。所以,市场自发财富分配的必然结果是投资过剩、消费不足。因此,国家政府必须常态介入,干预分配不公,否则资本家生产过剩、投资过剩,而同时劳动者消费需求不足,共同导致的供过于求的价格型通缩危机无解(一般表现为CPI同比涨幅长期无法突破2%)。再如:比特币,就是美联储(世界共济会金融资本利益集团)美元货币发行,企图摆脱挂靠美国国债国家信用下的试验品,也同时是中情局洗钱工具。
10YEAR美债收益率=3.0%~4.0%时,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美债收益率若低于美元的美联储基准利率,说明美国的国家信用已经明显超过了美联储私人金融机构的商业银行信用。因此,美国内部也存在多种势力博弈。金融自由资本的利益取向,不一定是宗教和老百姓利益取向,也不是美国政客的利益取向。美联储为了自身的利益,要维护美元的信誉,不会让美元信用绑定于美债,而购买美债发行美元后,美元只能选择存储于商业银行,使得美元信用基于并低于美债信用,还要再按商业银行信用打一个折扣,使得美元的信用必然不如美债,影响了美联储所代表金融资本的核心利益,迫使他们改变美元内涵就是必然的事情了。综上所述,美联储(FED)所代表的幕后金权资本政府与台面上的美国民选法定政府的利益冲突,在所难免,矛盾激化不可避免。黄金、美元和美债的信用终极之争不可避免。以前,信用美元取代并抛弃了黄金美元;现在,美国国债代表的国家信用已冲击了美元代表的金融资本银行商业信用。今后,国际金融资本是否会打击或做空美国国债(即美债),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提早应对、未雨绸缪,高度重视并防范、化解中国外汇储备国外金融资产中美元资产等,特别是美国国债资产配置的金融风险。
大国崛起的角逐将以争夺消费需求与能源供给市场为主。其他,将成为其实现目标的辅助手段 。市场需求永远是稀缺的。而中国13亿人的消费需求市场,才是地球上最后一块待挖掘的处女地。中国人民币(本币)对美元、欧元等外币汇价坚挺,有利于促进进口,从而以中国市场消费需求吸收欧美日等市场过剩,逐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