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庸医多年误解的“肾”和“补肾”
2016-10-20
古医学有两个关键字被误读千年。一为指人脑正中央的“囟”字,被误读为“心”。例如《孟子》语“囟之官则思”的篆书“囟”字,汉代隶变后错写为“心”,因此被千年误读。以致汉唐以后国人发生荒谬误解,以为人类的心脏是思维器官——似乎人类是用“心”思考的。(详论看何新《说文改错:对“心”与“囟”字的千年误读》。何新网易博客,2014.1.7)
另一个最荒谬的误读即为“肾”。中医常讲肾虚、补肾,似乎中医认为人的排尿器官肾与性能力有关。因此西医认为此论纯系胡说,毫无道理。因为西医所谓肾,是人体解剖学中所指的腰部双肾,即人体内的两个肾脏,是纯粹的排水、排尿器官,与生殖和性毫无关系。
殊不知,古中医所说的肾,并不是排尿器官的两个肾脏,而是指“肾囊”即“阴囊”。对男子来说,肾器是指左右两个睾丸。
《素問》:“腎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所谓“作强”,即指阴茎的勃起,所谓“伎巧”,指做爱。
《禮·月令》:“孟冬之月,祭先腎。”【郑玄註】“隂位在下,腎亦在下。”按:隂指阴气,肾位在人体下端,即睾丸也。
睾丸是男人最重要的性器官,它制造精子,分泌雄激素,是男人之所以为男人的根本。所以古中医称睾丸为肾,其外包称为肾囊。从人体解剖学观点看:“肾囊是一个皮囊,位于阴茎后面,有色素沉着,薄而柔软,中间有一隔将阴囊分为左右两室,每个室内有睾丸、附睾、输精管。”肾囊,亦称阴囊。
今本《說文》:肾,“水藏也。”水藏指作为排尿器官的腰肾。但是今日所见《说文》并非汉代古本,而是唐人改本,故此说已失古意。对肾器官的位置及功能的误解,可能发生于中古。徐锴曰:“按腎主智藏精,皆水之爲也。”他已经将肾脏的排尿与睾丸阴囊的藏精两个功能相混淆。三国刘熙的《釋名》也说:“腎,引也。腎屬水,主引水氣,灌注諸脉也。”也是误解。倒是三国魏张揖的《广雅》解释肾字语源:“肾,堅也。”即肾囊能主(生殖器)坚挺,尚可不失古意。
所以古中医所谓肾,是指男性生殖系统的核心器官,睾丸,而不是指人体肾脏。古中医有关肾虚以及补肾的说法,都与此有关?
然而近百年以来,这个肾字,被许多庸医普遍误读和误解,误人子弟,贻害深远!
|
草根简介
|
|
在今日中国知识分子当中,最具争议及传奇性的人物非何新莫属。自从80年代以来,何新先生的文化研究,经济和国际问题研究,他所首先倡导的一些基本观念,已汇为思潮,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受到支持者和反对者的广泛注意。人们可以不赞同他,但是不可能不重视他。何新的学术在80—90年代中国政治与文化这一巨大转变时代留下了深深的思想印迹。由于何新的特殊影响,他一度成为海内外各主要新闻机构追逐采访的对象。采访过他的包括美联社、纽约时报、共同社、ABC、NHK、美国之音、路透社、独立报、费加罗报等世界著名传媒。1994年后,何新主动拒绝与一切内外传媒作直接接触。也不再出席公开会议,讲课讲演。从公众视线中遁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