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
2016-10-06
【提要】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相结合,对“价值”产生了一种更深入的解读,不但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劳动运动的实际,也有助于化解分歧,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
长期以来,网络中对“资本”和“价值”的争论一直很热烈。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辩证法思维的局限性,对其的分类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将资本区分为“劳动资本与寄生资本”,见前文《试谈中国特色理论原理》)
最近,在盛兴瑞先生《为啥不能换个思路解决住房问题?[1]》一文的讨论中,又对“价值”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根据大家的讨论和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本理解,运用中国思维,结合前面对社会科学的考察,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与交换价值产生了一种深入解读,解决了社会科学中一些模糊不清的问题。
为力求简洁,本文避免之乎者也,只谈要点。
1.价值的分类
根据中国传统思维和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价值应该进行如下分类:
1.1 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
1)绝对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根据中国的纵横思维,劳动产品或商品的从无到有,属于向原料附加或“物化”劳动的过程和结果,属于劳动的纵向运动。因此,它具有商品诞生、存在和运动的绝对性,因为没有它便没有商品的存在。
这句话也非常明确地说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属于劳动观,这不容置辩。同时恳请大家注意,马克思主义是将劳动看做一种能量的,不然为什么会把其“物化”在劳动产品中?
绝对价值属于定性分析,不应该对其予以量化。
2)相对价值:指的是“交换价值”,属于商品的绝对价值相互之间横向运动的体现。
相对价值属于定量分析,通过与其它相对价值的比较予以体现,一般以货币价格形式予以量化。
至于相对价值的各种表现形式,那就由各行各业的专家们根据实际的运行情况去予以细分吧,本人在这些方面不在行。
1.2 分类依据
自然科学存在着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社会科学也存在着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人类改造自然的劳动属于纵向的绝对运动,而劳动成果在市场中的表现或价值体现则属于其横向的相对运动。它实质上也是哲学基本原理的一种体现。
1.3 争论焦点
目前对这一问题的争论,实质上属于劳动的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相互混淆或模糊不清导致的结果。如果搞清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一些问题也就明朗了,并且可以将大家各自探索的优长统合在一起。
2.图示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的关系
现将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相互之间的关系图示如下:
注:1)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反映得都属于劳动的运动。
2)商品1、2、3之间横向的相对价值以纵向产生的绝对价值为基础而运动,没有绝对价值就没有相对价值。
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关系示意图
将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概念引入马克思主义,可对其产生深入解读,并以其为基础产生出更完善的理论。
将辩证法的横向思维转变为纵横思维,事实上就是运用了中国的传统哲学,属于阴阳思维与辩证法的一种相互结合。由此,其所蕴含的道理,便能够一目了然了。它实际上反映得是社会科学一种纵横向运动的基础理论,可以全面反映劳动运动的客观实际。
大家不妨再试试看,是否通过以上分类可以将各自的探索和观点统一在一起。
概观一下目前的国际市场,可以说寄生性金融资本运动很猖獗,并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这说明世界要面临大变局了。在这个大变局将临未临之际,中国既需要顺势而为并积极引导,也需要在金融资本的肆虐中利用它发展自己,并防其掠夺。这属于一门很高超的艺术,应该说中国过去做的是较为成功的。但在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篮子后,在更加开放的情势中怎样更有效的处理对寄生资本的利用与防掠夺问题,正在更严峻地考验着中国政府和经济学家们。
参考资料:
[1] 盛兴瑞 《为啥不能换个思路解决住房问题?》
|
草根简介
|
|
1955年生于山东惠民县,1971年高中退学在农村做了近1年的8分工农民和3个月的合同工,1972年12月入伍,1984年通过在职学习获取部队“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大专学历,1992年转业到“滨州外贸食品公司”,1997年下岗四处打工,2004年创办企业,2005年“因病退休”。因文革期间没能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所以在养病期间便自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想搞懂搞通一些问题,由此发现一系列矛盾,便顺着矛盾一直追到了宇宙观与方法论。由于是自学,从未在正规杂志发表过文章。所以,在草根网开博(或许是不知深浅)也算是自己拜师学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