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如此错判中国社会发展阶段
2016-03-11
在3月6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办的记者会上,厉以宁挥着手宣布,中国正在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迈进。而他的学生、我们的总理李克强,也在不同的场合高调提出,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中国要向工业4.0迈进。作为一个大国,作为一个探索建立适应工业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我不反对紧盯世界最尖端的技术进行模仿、引进、消化、吸收,为实现超越积累资源。但一个是国家顶尖智库的领军人物,一个是国家在任的最高经济首脑,如此的错判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实在是让人担心。
做任何事,都要知己知彼,都要客观真正的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也要客观真正的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不能低估自己,也不能盲目的高估自己。低估自己会走向保守,表现的信心不足,贻误发展机会,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右倾机会主义。高估自己则会走向急躁冒进,表现出不该有的亢奋,脱离客观实际,形成我们说的左倾机会主义,也就是极左冒进。不管是右倾保守,还是左倾冒进,都会给我们的事业带来重大损失。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进程,就是不断的和左右倾机会主义斗争,不断的去践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就是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判断形势、寻找符合客观实际的对策,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
人类的工业社会进程,从十八世纪的蒸汽时代开始,不过走了三百多年的历史。就是从十七世纪中叶的珍妮机时代算起,也不过再加上一百年,才四百多年的历史。尽管发展速度很快,但普及程度并不高,今天的人类世界,真正进入工业时代的人口,按比例说,也不会超过一半。如果考虑工业文明,也不过欧美一些少数发达地区。实际上我们考察欧美发达地区的人口素质,也不是很一致的,远远落后于工业时代的人口,还是大有人在的。由于工业文明的普及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又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对工业文明普及的局限性,尽管工业技术已经发展到所谓的工业4.0时代,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还是没有完全进入人类的工业化时代,或者说还是处在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迈进的时代,并没有完全进入成熟的工业化时代。
我们人类的农业社会,也就是农业时代,可以说走过了两千年以上的路程。相对比较成功的,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封建的小农社会,直到上个世纪中叶,才基本走完了他的历程,开始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历史进程。之所以比较成功,因此也就不愿意放弃,也就走的相对漫长了些,但还是留下了很好的农业文明让我们回味。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只能说今天的中国,开始进入工业社会的初级阶段,按现在时髦的纯工业水平划分,充其量也不过是个2.0的阶段,也就是普及电气化的阶段,根本谈不上3.0阶段,也就是信息化阶段,更不要说向4.0阶段迈进了。不要看我们已经开始普遍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信息工具,实际上真正能全面了解并使用这些信息化工具的人,还是很少的。就电脑手机等的功能,我们每个使用的人真的能掌握多少?会使用多少?我们对信息这个词的理解和认识能有多少都是个问题,不要说向信息化时代迈进了。
其次,工业化进程,既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进程,也是一个需要不断体验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也就是个不断的进行劳动创造和消费积累的过程。这个体验和积累过程,既需要劳动创造的体验和积累,也需要消费的体验和积累,特别是文化消费积累,更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更是一项需要大量的劳动价值创造和财富创造的积累和消费过程。没有大量劳动价值创造和财富创造的积累和消费过程,是无法实现体验的。不能很好的对上一个阶段的文化进行很好的体验和消费积累,就无法理解下一个阶段,就只能去购买和模仿。我们不过是进行了一些购买和模仿,根本谈不上体验和消费积累,更不要说普遍意义的、全民参与的劳动创造的机械和电气化体验和消费积累了。
必须对连续化进行认真的理解,必须一代一代的继承和发展,不能急躁冒进搞跳跃式发展,不能只是在书本上认识和理解,何况工业化过程,也是不可能完全从书本上认识和理解的。一个博士生,只能说他理解的快一些,上手快一些,但绝不说明他什么都能干,什么都能理解,这必须进行体验,必须向上一代人学习,包括劳动技能的学习,否则就不能很好的体验和理解。看看我们的产业队伍,技术储备有多少?文化储备又有多少?人才衔接的又咋样?一个大型企业,包括比较先进的大型国有企业,电气化程度能有多高?储备的人才又有多少?不能说国家利用举国之力发展了一些先进的项目,就说明我们国家整体全部进入了工业化时代,只能是让全体国民都体验了,都能进行有效的积累了,才能说这样的话。
再有,工业化的过程,是工业文明逐渐形成的过程,我们的百姓,对工业文明又有多少理解,受到了多少教育。工业文明是人类迄今为止比较先进的文明发展阶段,实际上还在发展初期,并没有走向普及,就是那些工业化比较发达的国家,也不能说实现了完全普及。工业社会伦理道德的形成,工业社会经济结构的稳定定型,工业社会社会治理结构的成熟与成型,工业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建立,都还需要我们人类进行不断的探索,都需要工业社会文明的进一步普及,也都需要人类进一步的发展创新,需要工业文明的进一步展开,进行更广泛的传播,全面私有的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绝不是工业文明的最终表现形式,何况他们也没有走向最后的稳定阶段。就说人性的特征及人与人的关系,如何理解,都是一个没有形成统一认识的待解问题,就不要说整个工业社会的社会秩序的建立了,更是需要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全面私有的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现在也还不能保证工业社会的稳定,像中国的农业社会那样的稳定。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充其量不过经历了四到五代人,而且还是在有限的地区,现在上亿的机械化时代的、制造业的主力军,还都被我们的精英和公知冠以农民工,还都处在劳动的初级阶段,也就是处在劳动密集阶段,且在思想上和待遇上,并没有完全归入产业工人队伍,可见他们离工业时代还有着相当长的距离,也可见我们进入工业社会的路又有多长。改开以来,由于搞经济大跃进,搞速成,搞投机,实际上我们是在消费毛泽东时代遗留下来的工业遗产,特别是在产业工人的消费和培养上,更是消费大于培养,更是只注重消费,不注重培养,造成产业大军的质量在逐年的下降。对于产业工人的培养,毛泽东时代是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的,特别是对劳动者的劳动态度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可以说不亚于德国和日本,甚至在理念上要高于德国和日本,如果坚持下去,绝不是今天这个涣散粗放的样子。但改开时代,由于实用主义和机会主义使然,只是使用、只是消费,并没有很好的去精细化的重视培养我们的产业队伍,那一批产业工人逐渐退出劳动队伍后,使得产业工人、特别是技术工人出现断档,很难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劳动技能的培养,不是一个速成的过程,也不是仅仅有文化就可以的,是一个需要实践的过程,是一个需要长时间严格的精细化训练的过程,是需要付出成本和代价的,看看今天相对比较好的实用技术工人的收入,和我们高价低投入、速成不负责任培养的大学生的收入形成倒挂的现实,就知道了。
我不敢说我对工业社会有多深的理解,但我所处的今天的社会,还有那么多的现代迷信,基督教和佛教等宗教还能这么快的在中国渗透,我可以判定,我们真的离工业时代还有很远。因为我坚信工业时代起码不是一个宗教迷信的时代,应该是一个崇尚科学的时代,是一个新的、更加文明的、更加自由民主的、更加有安全感的、人与人更加和谐、资源的利用更加经济、人与环境的关系更加友好、更加体现公平正义的时代。而我们比照这些标准,三十多年的改开,又有多少进步?不能仅仅是学得了一些技术的皮毛,学会喊一些口号,就说我们进入工业时代了。教育的普及、职业技能的训练培养,都还没有做好,而且教育虽然学历高了,但质量却在大幅度的下降,劳动态度或者说职业素养,更是不能适应工业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了大量没有劳动能力,也不愿意参加劳动,却更愿意投机的所谓劳动者,如何适应工业时代的发展需要?如何说我们已经进入了工业时代?就不要说全社会工业文化的形成了。一个近14亿人口的大国,而我们的公知和精英们却能说出劳动力短缺的话,这是多大的一个讽刺?我们真的为进入工业时代准备好了吗?
错判了形势,是很危险的,贻害会很大的,特别是我们的顶级智库,我们的高级经济领导,更不能出现这样的根本性的错判。否则,全国在一个时期内,都要为这样的错判付出惨重的代价。我们喜欢批判大跃进,是因为大跃进时代错误的判断了形势。可如果我们错判了今天的社会发展阶段,错判了形势,我们就可能再一次犯大跃进的错误。那次错误是可以原谅的,而今天的错误则是无法原谅的,因为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来进行判断,他们那一代人在战争没有完全解除的时代是没有今天这么好的条件的。
我一个百姓说错了没有啥,但我不希望我们的精英和公知们犯错误。因为他们犯错误,可能会贻害包括我在内的所有百姓。因此,我提醒我们的精英和公知们,对我们所处的时代,要做缜密的分析和判断,要深入群众、深入社会做具体的调查研究,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研判,不能太随意了,不能仅凭身边的人和事,来推断所有的人和事,来推断今天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发展阶段。
我对任何人也没有什么仇恨,只是站在我的角度看,只是站在学术讨论的角度看,这样判断我们的社会发展阶段,感觉不合适。特别是这样重要的两个人都这样判断,就更增加了我的担心。但愿我的担心是错的,但也希望我们的顶级智库的公知和国家领导人,能谨慎对待这个问题。
|
草根简介
|
|
本名张强。草野思想库理事会理事成员,民间思想者,民间智库河南复兴经济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创办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