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养生与世界大同
2015-12-02
首先说明一点:对这个话题的专门提出与阅读康态怡秀的时代道博文很有关系。
在此说一下俺对康态怡秀及其创立的时代道的认识,由于本人过去的大多数感悟(显性和隐性)能在他的博文中找到影子,因此,也本然地情有独钟其中的一些内容,至于那些不熟悉的以及 不敢苟同的部分,本人只是抱着涉猎学习的态度,因此,也不敢断定其人其道到底如何,但是,凭直觉,感觉时代道应该是苦难众生的一个福音。因为他的目的是让人身心健康,怡然俊秀的 。
何为“科学养生”呢?俺对“科学”的理解是正确,所谓正确就是符合宇宙运行之道,通俗说,就是符合自然规律;养生就是保养自己的生命健康成长。
关于人的生命这个概念,需要特别说明。很多年前,由于对无神论的片面认识,俺一直认为人的生命就是自己这个有形的分子身体,人死如灯灭,这个身体的死亡就是生命的终结。后来,在 亲身的经历中才认识到,人体是无数层身体形式的渗透融合。人的分子身体只是整个人体的一个层次,除了这层人身之外,人还有灵魂体,灵魂体中还有意识体,这个意识体,通过阅读时代 道博文,应该与宇宙的本原——炁最为接近。也可说,人的生命的本质层是源于宇宙的本原——炁。因为炁是人的生命内核,所以养生的实质就是养炁。那么炁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呢?目前 俺对炁的理解是:“炁”,应该是宇宙乃至万物生生不息运动的根本原因和动力,炁的有规律的运行就是道。人之所以有了自己的生命和各层体,也是因为具有了宇宙的这股炁。时代道将其 分为消息炁和自然炁;太极理论中的阴气和阳气实际应该是阴炁和阳炁,人的生命也是阴阳两炁的结合,它是无形无声,无影无踪的,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是,心灵能感应到它的存 在和运动,能领悟和总结出它的运动规律和特性,有人说它是能量,有人称之为真炁、元炁等。根据我们心灵的感应和领悟,这股炁有刚柔两种特性,“刚”的特性又进一步分化为刚正不阿 、勇往直前、顽强不屈、积极主动、光明正大、表里如一、公开公正、原则理性等;“柔”的特性又进一步分化为温柔细腻、仁慈宽厚、柔韧不折、谦让不争、忍辱负重、任劳任怨、无私奉 献、默默无闻、息事宁人等具体特性。这些具体的特性又可以概括表述为“真”与“善”。
到此,俺对科学养生的理解可概括为:遵循宇宙之道在人体的运行规律保养自己的生命之灵——炁。因为炁又蕴含在人的身心各层形式中,所以保养自己的身心健康成长也就是养炁。
那么,如何保养自己的身心健康成长呢?从总体上看,目前有两大层面为人们提供养生知识。一个层面是从中国古圣先贤那里流传下来的经典文献,一个层面是现代科学养生知识。为什么说 是两个层面呢?就是因为现代科学和中国古代经典在宇宙观和人体观上还没有达到完全统一,前者虽以精确见长,但是层次浅显,局部,后者虽笼统、模糊,但是层次深微,整体。由于二者 都具有宇宙之“真”的特性,因此,在探求客观真理的道路上经常互助共济,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但是,由于各自的局限性,也时有差错发生。对此,我的态度是,因为我是中国人,以中 国经典为本为主,以现代科学知识为枝为辅。
但是,光有这两个层面的理论知识还是很不够,真正使人获得养生真知的必要条件是自己的亲身实践,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比如说,科学养生对日常饮食曾明示一个标准:每顿饭一定要保 持七、八分饱,时代道图示中也标出身体内循环与数字的内在联系,有胆八、心七,脾与胃五等标示,我也参不透彻,不管怎样我这样有意识地坚持几天后,心有领悟,就是这个七、八分饱 正好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在一日三餐方面的体现,就是不多也不少,恰到好处,正好满足身体到下次吃饭这段时间所需能量,而且不会造成身体损伤,相反,如果低于或多于这个限度呢 ,就会营养不足或过剩,造成肥胖。这使我想起我们学校有一段标语是:把平常事做到极致就是奇迹。但是,每个人心里非常有数,就这么个最平常基本的吃饭问题,能做得符合标准的并不 多,尤其是在大喜大悲大怒的时候;再用这个标准去衡量那些大吃大喝不花自己钱的人,最后得了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对七八分饱的遵守难道不是人命关天的重大问题吗?
因为科学养生的实质是养炁,所以养生之道不仅体现在物质身体的饮食方面,还有穿、住、用、行、思,从物质到精神,方方面面,所有层次。关于养生之道在精神方面的实践体验,我还是 首先想到的是孟子提出的“浩然之炁”,因为这个例子太经典了。
孟子对“浩然之炁”的善养实质上是男性身上体现出的阳刚之炁,根据阳刚之炁的特性,这种“浩然之炁”的保养只能用道义和良心“鼓”,而不能“压”,如大丈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 移、富贵不能淫,因为,一旦做了愧心的事,这股炁就自行“馁”了——消失了,于是,整个人也变得有气无力,无精打采,魂不守舍。中国历史上,养这种浩然之炁的人可谓多矣。如“人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南北东西风”的郑燮,“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则是王冕在其诗《墨梅》中对高尚气节的赞美。古人 的这些论述使我们更加明白,要想养好自己的“炁”,就要保持做人的本色不变,就要坚持真理,维护正义,在任何困难面前不动摇不变质,而这正是宇宙高层空间“静”的应有之义,也是 佛教中“明”的内涵。
关于世界大同,我现在的认识也更加明确了,其实,我们很多人的心中也已经有了名目。
首先,之所以成为世界大同就是整个人类对宇宙、人体、生命都有了统一的正确认识,都具有统一的宇宙观、人生观,因此宗教之间的分歧和对立也自然消失了,更没有宗教、哲学和科学的 分类,同时也消除了有神论和无神论、唯物和唯心的对立,当然,更没有民族、种族、国家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总之,过去历史中的一切复杂和对立都消失了,人们的思想觉悟、思维观念都 达到了高度的统一,真正是大道至简至易的局面。这种统一的一个突出标志是整个人类,上下各阶层都以健康养生为本。所谓健康养生的实质就是前面提到的养“炁”,就这么简单。
大同社会的人们之所以认识到人生的根本目的是养炁,是因为人类经过了漫长曲折艰辛复杂悲惨的历史成长之后的觉悟,是自己的思维已经发展完善到这样一个水平:在这个水平上,人们已 经能充分认识理解明白了自己身心的健康才是最根本最重要最宝贵最有深远意义的,除此之外,都是瞎忙白费,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在这样的思维水平上,人们的一思一念、一言一行都是围 绕着如何使自己的身心健康而动。为此,人们都会静心专注地学道、遵道、守道、弘道;因为道是无情的,所以,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人们不得不克服一切感性的因素,走上理性的成长轨 道,因为人们都能理性做事了,所以整个社会实现了真正的和谐、共生。因此,在精神层面,世界大同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智慧、理性、健康、和谐。
其实,回想一下,儒释道文化的实质难道不是为了人的身心健康吗?科学的发展不也是为了寻求人自身的终极归宿吗?马哲的最终奋斗目标不也是解放全人类,使被历史异化的人恢复自己作 为人的本质吗?
其次,在大同社会里的经济,一定不是当今工业文明造就的这种掠夺、索取、耗损、污染、破坏、浪费性质的畸形经济,而是新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生态经济。这种经济是完全符合宇宙之道 的循环和能量守恒特性的,是自给自足的,不再依赖他国资源和能源的智慧经济。因为那时的人类都已认识到宇宙就是能量构成的,而能量又能转化成供我们使用的任何物质财富形式,因此 ,如果我们掌握了宇宙能量的转化技术,我们就能生产出任何我们需要的物质产品。如现在的风能、太阳能、光伏发电等。这些还是很低级的能量转化形式。
因此,在大同社会了,人与人之间的商品交换将不再存在,所以,各民族之间的交往都是精神层面的,是文化的交融、提高 和共享。
冷静一想,当今人类不正是朝这个方向发展吗?思想认识领域,如草根网、大同思想网等不正在走向宗教、哲学、科学的高度融合与统一吗?经济发展,互联网等科技已经打破国家、民族界 限,把整个人类的利益普遍联系为一体。科技对新思想、正能量的传播如火旋风般瞬间传遍全球,人们思想的觉悟也必然是几何数加快。
|
草根简介
|
|
女,高中教师;爱好与探索领域:哲学、宗教、科学等,对宇宙与人体、物质与精神、意识、德、东西方文化等有多年的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