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挑战难以想象的生产过剩危机
2015-09-09
笔者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数据研究显示,发现了令人震惊的生产过剩规律,这种规律就是企业每生产10件产品,就有6件产品是过剩的,只有4件产品才能成为企业的收入。不仅如此,企业还要将这4件产品的收入分一半给国家公共财政收入。也就是说,企业每付出10件产品的生产成本,换来的只有2件产品的毛收入,而且在这2件产品的毛收入当中,还要支付所有工人工资与生产原材料采购成本等等。在这种规律当中,我们已经无法看到中国的企业还是否存在一线生机!
为什么说中国的企业每生产10件产品只能带来2件产品价值的毛收入?请看下面的背景:
以2014年为例, 201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394亿元,进出口顺差是23489亿元,通过计算得出2014年过剩商品价值是350580亿元。
2014年过剩商品价值占GDP价值的55%,这个比例在历年的过剩商品价值比例中是最小的,历年的过剩商品价值一般占GDP价值的56%、57%、58%、59%不等,为什么单单2014年的过剩商品价值比例最小,笔者认为是经济增长下滑的原因,影响了GDP总量,否则,2014年的过剩商品价值占GDP价值比例就不会是最小的。
这个55%比例已经很接近笔者估计的企业每生产10件产品就有6件是过剩的。虽然没有达到过剩6件,也是相差无几。如果我们把房奴的按揭消费退还出来,恐怕企业每生产10件产品还不止过剩6件产品,而是过剩6件多了。如果我们把2014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的9.78万亿元的贷款退还给银行,那么2014年的企业每生产10件产品就要过剩7件多了。因为银行贷款是支持企业投资的,投资就有采购消费。所以,银行贷款投资与按揭消费也是差不多的,相形之下,按揭消费只是比贷款投资的采购消费的周期长些而已,其本质都是拉动消费。所以,按照如此计算生产过剩价值的方法,足以让每一个企业家们感到恐惧。
生产过剩的平均规律大约占GDP价值的57%左右,银行贷款拉动了采购消费,凑足了GDP价值是43%左右的消费率,但银行贷款同样创造了GDP价值。也就是说,银行贷款拉动消费与创造GDP价值的比例不变,同样是制造57%左右的过剩率与43%左右的消费率。这样计算可以让企业家们稍稍松一口气。
不能计入创造GDP价值的贷款就是按揭,这是支持消费的单方面贷款,尽管这种贷款也能创造GDP价值,因为多了一个环节,还有时间差的问题,这个账就很难算了。按揭是消费者透支未来钱消费的,虽然创造了消费率,但却留下了20年之久的债务。公正起见,要做到正负抵销,计算社会的消费率就要把按揭消费退还出来计算才是合理的,把消费的房子扣除计算,按揭贷款的因素就不考虑进去,这样一来就减少了消费率。所以,全国企业每生产10件产品就有6件产品是过剩的这一结论应该无误。
这样一来,企业每生产10件产品就只有4件产品能够兑现价值,过剩的6件产品基本只能当作鸡肋一样,食之无肉、弃之又可惜,令企业苦不堪言!
我们知道,国家征收税收可不是针对已经兑现价值的4件产品征收的,而是针对企业每生产10件产品征收的。也就是说,国家收税可不管企业什么鸡肋还是肥肉,产品卖不卖得出去,国家是不管的,只认收税,而且不会跟企业玩赊账,通通要兑现。这样一来,企业就只能将已经兑现价值的4件产品来承担国家的税费。
2014年,全社会的实际毛收入就是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394亿元+进出口顺差23489亿元=285883亿元。这个285883亿元就是全国企业每生产10件产品只销售了4件产品得来的收入。
2014年的国家公共财政收入是140350亿元。国家公共财政收入占了整个社会毛收入的49%。这个比例基本接近企业实现的4件产品收入分一半给公共财政的结论,以至最终得出,企业每生产10件产品只能换回2件产品价值的收入给自己。就在这2件产品价值的收入当中,企业付出的确是10件产品的生产成本。
看到这样的结论,我们甚至无法想象现在的中国企业要背上多么大的冤屈,看看有些不讲道理的左翼,口口声声的声讨资本家剥削了工人,企业家们只能无语对苍天!尽管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的个体企业发达了,但那是建立在无数的企业付出天文数字般的投资成本而换来他们的成功,而多数企业背上了巨额的债务却频临破产。没有谁为他们立论声讨,是谁剥削了他们?
社会企业投资实业的盈亏规律应该与股市规律大致相同,遵循的是一赢两平七亏的规律。也就是10%是赢家、20%的平家、70%的亏家。
社会公认股市就是金融赌博,可能没有人想过,投资实业也一样是赌博。为什么说投资实业也一样是赌博呢?因为企业投资之后,付出的投资成本进入到市场当中将会面临重新洗牌。在国家的货币模式当中,可没有安排企业投资利润的量化货币分配。所以,所有企业投资实业就是赌的成本,你能把自己的投资成本捞回并吃掉别人的投资成本你才会有利润。别人的投资成本被吃掉了,那么别人就会面临亏损。如果别人不甘心借贷来再赌,如果你继续吃掉了他的成本,那么他就面临破产了。
比方说企业投资之后,支付工人工资以及采购原材料等等,那么企业的投资成本货币就进入了赌场,尽管这些钱都在消费者手中,以及企业自己也同是充当了消费者作用,消费者消费谁的产品,就能决定谁能够起水。所以,这要看企业投资的是怎样的产品,是否引领时尚。这种现象就想几个人打牌一样,看谁起的牌最好才会赢一样。
按照市场经济这种规律,企业投资可以归纳为赌博规律,所有投资者赌的就是成本,这与投资股票没什么两样。至于说企业的什么产品增加值,对不起,你的增加值就是别人的成本货币,你的增加值能否兑现,取决于别人是否用成本货币来买你的产品。你除了把自己的钱变成产品之外,你几乎很难再将产品再变回钱,就想炒股被下了套一样。有人买你的产品,你才能解套。如果没有人买你的产品,那么你就只能将产品价格一路下跌,跌到你自己割肉倾销为止。
所以,中国的企业家们要想看清楚市场的本来面目,只需要看清股市的本来面目就一清二楚了。因为市场经济就是赌博经济。
为何市场经济喜欢玩利益最大化?这个道理其实非常浅显的。利益最大化就是降低自己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降低成本就意味着降低了自己的风险。那么你就可以利用最小的成本购入参赌的筹码。
比如我曾经听到一位红十字会医院的护士讲,一支国产眼药水只需购入成本价几毛钱,眼药水包装上面全是英文编码,医院忽悠病人说是进口货,很贵的,得300多元。病人一听是进口货,就以为是宝贝,二话没说掏钱。几毛钱的购入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利益最大化创了上千倍的利润。所以,在市场经济中要想安身立命,你要学会忽悠、学会骗人、学会怎样违背自己的道德良心。因为你现在是市场经济中的赌徒,你不能做好人。
有谁想过没有,这个上千倍的利润的来源来自哪里?它来自于别的企业的投资成本货币。如果你的产品全销,而且都是实现的上千倍的利润,那么就必须有上千家跟你同样规模的企业付出的成本被你吃掉了,你发达了,上千家企业死掉了。因为市场经济就是赌博经济,你一个人的筹码赢掉了上千家企业的筹码,你成为了最后的赢家,你创造的利润全部都是来自于别人的投资成本!至于别人的处境会怎样呢?他们被自己的产品给套死了。至于别的企业的产品是不是消费者不喜欢呢?也不全是,因为消费者手中的钱都到了你的手里,消费者无法将一个钱掰开做两个钱用,消费者用几天的劳动就换得了你的几毛钱价值的眼药水。
所以,市场经济的价格欺诈行为令人叹为观止,在所有人都一致认为再也正常不过的市场价格交换行为当中已经决定了大部分企业的生死。
或许,不少人单纯的认为企业投资是成本博利润的模式,这样理解只能说这样的人太不了解市场,还只能算是一个外行。市场经济的投资行为就是成本博成本模式,你能把自己投入的成本博回来已经是很不错的了,你博垮一个企业还只能交税,博垮两个企业才有利润。别人赌输了,那么别人的投入成本就等于是赔给你了。你成功了,其它两个企业就破产了。如果你博了更多的利润,甚至数十倍的利润,那么也就意味着全国数十家同样规模的企业惨遭你的杀戮!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残酷规律。不仅如此,全国居民大多喜欢存钱,很舍不得消费,尤其是遇到经济危机的时候,老百姓可得捂紧口袋度过面临下岗潮带来的生存风险时期。这样一来,企业家们就更惨了,自己投入的成本有很大一部分成为了全国居民存款,老百姓将钱存它个十几年二十年不消费也是常有的事,企业如果要等到这样的老百姓消费,自己早在10年前就黄掉了。所以,市场模式就是遵循的残酷的丛林法则,它无法做到社会的共赢。它的规律就是一赢两平七亏。能够延续无数企业苟延残喘的希望就是借贷维持生计,导致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债务规模急剧膨胀,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伏笔。
要解此厄,非笔者的智能经济操作系统不可。国家统一社会商业,建立国有市场,社会所有生产企业的产品由国家统购并马上完成付款,那么全国所有企业的套就解了。然后企业重新投入生产,只要获得国家统购部门下达的订单任务就可以继续生产,没有订单的企业如果等不及就可以开发别的款式产品。比如服装行业的新款式服装、鞋帽等,做几个新式样品供统购部门专业人士选订。这样就能避免盲目投资。
在智能经济操作系统当中,全国的企业是不存在风险的,因为国家统购统销,成为了全国企业的代理商。国家一次性统购,一次性付款,并取消了税费制度,商品零售与企业无关,企业完成统购部门的订单任务就万事大吉了,工作非常的简单。在智能经济操作系统当中,国家最终的调节目标就是,个体企业老板可以升级为国企管理者,拿国企管理者的待遇,企业投资的经费一律由国家财政提供,企业不用自负盈亏,只负责完成国家统购部门下达的生产订单任务即可。旗下工人一律升级为国企职工,职工待遇由当事负责人造工资表上报审批,再由国家财政发工资,银行提供转账服务。国企模式一律都是国家财政统揽收支的模式。
这样一来,曾经深陷在市场风险当中纠缠不清的个体企业老板,此刻已经无债一身轻,潇潇洒洒的管理生产企业,获得稳定的工作与稳定的工资收入,别提有多自在了。虽然没有了当私营企业老板的那种资金大进大出的感觉,但换来的确是令人羡慕的国企管理者身份,拿到的工资收入虽然不是很高,但这个工资收入是给你过日子用的,不是要你用来投资的,享受小康偏上的生活游刃有余。
选择智能经济操作系统,这是全国企业家的不二选择,那些发达的企业家们可以不在乎智能经济操作系统,但对于那些深处市场赌博风险当中频临危机的企业家们就是最好的选择。否则,企业家们将面临以下厄运:
1、企业会被过剩产品套死。在当前中国经济处于下滑阶段,消费者会选择捂紧口袋,节约过日子,以求度过经济萧条的寒冬。这样一来,那么企业掌握的现有产品就是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企业被下了深套。
2、企业会被市场各种各样的租金费用给拖死。市场铺面租用、仓储租用、物流费用、广告费用、人工成本费用等不会因为企业收入停滞而减少,经营成本不断的增加。这样一来,随着时间的增加,企业会被各种支出费用拖死。
3、企业会被国家的税费给税死。国家向企业征税要看企业的规模大小以及企业经营的时间,企业的任何费用可以拖,但国家的税费分文不能少。所以,在国家的税费面前,企业也会是死路一条。
4、企业会被银行贷款的利息给抽死。企业对银行贷款还本已经做不到,每个月都要偿还不少的利息,贷款利息形成了对企业的釜底抽薪,这个贷款利息也能致企业于死地,最终,企业家们创业一辈子,全部成为了竹篮打水一场空,企业资产只能抵押给银行了事,而自己仍然还要背上在其他亲朋戚友手中的借债,还了九屁股债还剩一屁股债。
5、企业家们会被不讲道理的左翼骂死。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罪名可不好受,到时可别自己破产了,身上仍然欠下不少债务,还要遭受左翼过激言论的攻击,弄得个里外都不是人。
所以,现代的企业家们最好支持笔者的智能经济操作系统《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全面操作系统》面世,否则,身陷囹圄可别怪笔者没有事先提醒。在全国企业平均每生产10产品只能兑现2件产品价值的收入面前,笔者实在看不出中国的绝大多数企业还存在多少活命的机会!
|
草根简介
|
|
网名鬼才,智能社会经济模式创始人,著有《智能社会分工管理学说》一书,相关论文百余篇。以鬼斧神工的社会经济体制分工理论独步天下,以过人的识辨学术真伪能力让人敬而远之。草根思维托起了无可超越的理论体系,原生态演化了牢不可破的逻辑堡垒。二十年磨一剑,打造了治国安邦的思想重器,只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微信号:cwjhsg 邮箱:wtyn9588@163.com 电话:186757676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