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案例(二):杨胖清的种田经历
2015-08-07
那一年,杨胖清春节回家看到乡亲们都不种田,一个组140多亩地竟然荒了60-70%,就放弃在外开餐馆每年20万元的收入回乡种田了。那是2009年,他47岁。他发起成立胖仔农牧公司, 流转了1200亩地,从此种起了水稻。
机会似乎垂青于他。一个有机农业公司愿意提供种子、肥料、技术等等,并以每100斤300元的定价回收,条件是必须种的是有机优质稻。要知道当时国家粮食保护价每100斤只有120元 啊,于是杨胖清1200亩全部种上了优质稻。一季下来,平均亩产600斤,共计74万斤。那个公司履行合同收走43万斤,杨胖清收入129万元。剩下29万斤优质稻,杨胖清开始是加工成大米,卖 10-18元一斤,卖到第二年夏天,没有卖出多少。为了还债,杨胖清咬牙以每100斤148元的价格甩卖了20万斤。
为什么要甩卖呢?因为杨胖清的公司租赁农民的土地价格比较高,每亩支付给农民600斤稻谷,合700-800元每亩。有机优质稻每年只能种植一季,种植成本每亩要1100元。1200亩水稻 一年硬性支出是228万元,理论上讲74万斤优质稻按300元价格计算都只有222万元,两抵要亏6万元。当时公司才成立,政府也没有什么资金支持,杨胖清最后甩卖,确实是不得已而为之。
2011年,杨胖清的胖仔农牧公司引进了十几个城镇居民股东,杨胖清负责水稻种植,那些股东负责宣传和销售。这次杨胖清学乖了,只种400亩有机优质稻,余下800亩种常规稻。常规 稻平均每亩只要收获1000斤就能保本。而优质稻每亩产600斤,可以加工成250斤优质米,以最低价每斤10元计算,可收获2500元,扣除成本,每亩可赚500-600元。所以到了2012年,公司略有 盈利。
2013年风云突变,受公款消费紧缩的影响,有机优质稻陡然滞销。无奈之下,公司以138元100斤的低价卖掉了50万斤稻谷。虽然这年政府补助了每亩300元的土地流转费,结果还是亏了 四五十万元钱。大年三十晚上,面对城镇居民股东的退出,面对基础设施投入欠债近1000万元的资产状况,面对前来讨账的各路债主,杨胖清真的是欲哭无泪!
2014年,杨胖清咬牙再战。布局是500亩有机优质稻,700亩常规稻。由于种田逐步积累了经验,生物防治病虫害得力,肥料人工成本相应减少,常规稻亩产1000斤基本保本,有机优质 稻加工成大米每斤12元基本卖完。各级政府及时给予了补助300万元。这年杨胖清还掉了400万元欠债。
杨胖清种田与别人有许多不同。一是1200亩地不但租金高(合800元左右每亩),而且田的质量很差。其中冷浸田(常年冷水浸泡)占40%、高岸子田(干旱缺水)占30%,完好的田只有 不到40%。由于基础设施差,大多只能种一季稻。二是为了确保生态有机,种植方法很多还是借助人工,譬如除草,不打除草剂人工除草每亩需要70-100元。三是用工全部是本地农民。每月 3000元请了一个技术兼管理总管,由他每天安排农事。每年发放农民工资120万元。
进入2015年,杨胖清感觉还是非常艰难。他想自办一个大米加工厂,免得老是到外面去委托加工;他想建一个500吨的稻谷仓库,可以储存周转;他想把1200亩流转土地的沟、渠、路修 好,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然而他没有钱。
他有时想把田退回乡亲们算了。农田基础设施太差,到明年,那些田就无法耕种了。因为田里面水沟高过田埂;因为冷浸田、高岸子田不改造无法适应机械化。流转一年,抛荒可是都 要支付农民100万元啊。
杨胖清从没想过要发财,公司长期面临倒闭的困扰,乡亲们眼巴巴地望着他,他也只能勉强维持下去。他最大的希望是政府能够多多支持设施建设,毕竟那些田每亩需要投入2000元才 能弄好。他还希望政府能够帮助销售,把优质农产品推介到城市,把城市居民引到农村来休闲观光。
|
草根简介
|
|
湖南人,业余民间学者,急公好义、爱好和平,心忧天下、敢为人先。长期关注历史、经济、社会、民生问题,著有《墨学新悟》等。祈愿天佑中华、万民安康!联系邮箱:605978194@qq.com。 本博客内容均为本人原创,如需转载请署姓名并告知本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