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克飞讲的那个大妈尝酱料的故事是不真的
2014-08-16
叶克飞的文章《坏人确实老了》,意思就是现在中国的五零后的人们都是坏人,而坏人现在老了。他花了许多时间来论证这一点,就是说,正因为中国有了那么一个“很黑暗”的毛泽东时代 ,经济又弄得特别特别差,人们在贫穷中长大,因此都成了坏人。
但是他的文章的一开始讲的故事,是不靠谱的。他的故事原文是:“有次出游,早上吃酒店的自助早餐。一位五十多岁、北方口音的大妈在取了一份食物后,又开始选择酱料,众目睽睽之下 ,她竟然将酱料勺塞进嘴里一一尝试,再旁若无人般将沾了她的口水的勺子放回酱料碗。饶是见多识广的五星级酒店服务员,见此情景也目瞪口呆,上前劝阻时,却遭大妈大骂,其中有一句 是:“我们家吃饺子都用一个醋盘子,吃火锅都用自己的筷子,你装什么文明!五星级了不起啊!””
我为什么认为这个故事是一个艺术创作,不是真的故事呢?听我下面分析。
首先,五星级酒店的自助早餐,是没有许多酱料的,因此不存在一大堆碗一字儿排开让人们任意取用酱料的情况。有一些食物需要酱料,通常也是包装好的,就象一些快餐店里的那种包装, 每次要用就撕开一小盒或者一小袋。从这个角度讲,这位作者有可能没有住过五星级酒店。
什么地方会有一大堆的酱料任你取用?通常是三星级左右的酒店。而且是自助火锅。但是现在自助火锅很少了,通常都是点多少吃多少,但是酱料随意。
但是先不管这些,我这儿就假设有那么一个五星级酒店,早餐就是有几百种酱料任君选用吧,又假设有那么一位大妈每一种都要尝一尝而且很没有道德就直接拿酱料勺往自己的嘴里送吧。
如果有这样的人,通常他是一个有好奇心的人,因为每一种酱料的味道是什么,他希望知道。但是社会上这种人是极少的,比如说,现在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食物,好象没有人挨个把这些食 物都尝一篇的兴趣。什么样的人对所有的酱料的味道都感兴趣?反正我是肯定没有这种兴趣的,我认为,凡事有这种兴趣的人,通常都是对烹调感兴趣的人,经常动手做一些美食。因此,我 就要推断那位大妈是一个对烹调有兴趣的人了。
问题是,正常的推断,一个对烹调有兴趣的人一定不会将酒店的酱料挨个尝一遍的,因为她家里的一些酱料的味道她是知道的,已经知道味道的酱料,去尝它是没有必要的。有谁去见了盐要 去尝一尝然后知道:“哦,是咸的。”这么傻的?喜欢烹调的人嘴也刁,也懂得享受,因此知道酱料直接吃没有什么好享受。而且,也是没有吃过,但是想知道它的味道的酱料才有可能去尝 一下,试一试,而无可能所有酱料都会去尝一下。
另一方面,经常出入大酒店的人,如果真的对酱料感兴趣,那也一定是第一次吃自助早餐,尝过知道了,以后不可能顿顿去统统尝一遍。也正因为如此,就算大妈第一次是这么做了,以后一 定不会次次这么做。既然如此,要给作者恰好看见的概率是奇低的,因此我根本不相信作者有这种机会,遇到这种事情的机会要比遇到车祸的机会还低太多。
什么酱料都尝一遍也是有风险的,因为,不同地区的酱不同,有可能某个国家的酱,另一个国家的人一尝就象吃了屎的味道一样,会当场呕吐的。比如说中国的臭豆腐酱,外国人不一定吃了 能够适应。
从这个角度讲,叶克飞上来就是一个不靠谱的,很可能是他自我创造的一个故事,那整个理论的成立就都成问题。
尤其是现在手机遍地开花,以后就不要再讲这种故事而是直接用手机录像即可。
但是从手机录像的角度看,中国的大叔大妈,是相当好的人。这里的例子就是香港。我们知道香港人对大陆人有很强的负面看法,因此几百万香港人都拿出手机,对着每天几十万的汹涌大陆 游客拍照,到现在为止,还真没有拍到什么太离谱的故事,我知道的且在网上热议的就那么两个,一个是一个大陆妇女带着三个小孩在地铁里吃东西,引起热议,还有一个是今年的,一对夫 妻在大街上给小孩方便被港人批评。从每天几十万人的客流量来说,抓了那么久的坏蛋只抓到那么两个,我对于大陆人的素质之高是很感动的。
而且,一说到中国有一个毛泽东时代叶克飞就不爽?但是总得比比外国才是,而一比外国,那我就想到今年的韩国岁月号,那个韩国的老船长肯定没有经历过毛泽东时代,但是不是自己逃跑 让几百个中学生给淹死了?我这儿可不乱编故事,说什么尝大酱之类的不靠谱的故事,就岁月号,肯定不是我编的吧?
而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明显举世瞩目,但是这三十多年的财富大多数都是五零后创造的,怎么没有经历过毛泽东时代的外国人就没有创造啊?所以,外国人应当羡慕并期 盼着他们国家也有一个毛泽东时代才是。
|
草根简介
|
|
没事想在网上发议论,但不想交朋友。我写的所有文章版权放弃,本人在草根博客上的任何贴子,可转贴,可散发,可抄袭,可复制,可被冒名顶替,可被任何媒体拿去用,可被任何人引用到任何文章中且不写出引文出处,本人分文不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