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2014-08-05
按: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深入地探讨和交流是有积极意义的。集思广益,是有可能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案的。欢迎关注普通劳动者利益、关注当前改革者提出意见和建议。谢绝无关或者恶意评论!
公有制就其属性要求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所谓“直接结合”就是劳动者不仅是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而且是管理者。对于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我们容易理解。但要求劳动者成为管理者,这就说明了管理权力也应该公有化。只是在目前存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劳动者主要是通过管理者“代表”他们进行管理。但这种“代表”是否可靠,管理者和劳动者的利益是否一致,管理者内部是否会发生分化,是否会转变为官僚剥削者——是否会权为私用牟取私利搞特权腐败,我们只有用“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生产劳动”的鞍钢宪法以及建立在体现巴黎公社分配原则的低薪制基础上的按劳分配加以保证。【马克思的巴黎公社分配原则——无产阶级国家的分配尺度只能向生产劳动者看齐】
公有制就其实现形式来说,大概有这么两种:
一、劳动者直接占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所有制主体和经营主体都是同一个主体,两个主体合二为一。即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建立的集体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具有明显的自治特点,企业产权属于该企业全体员工。产权清晰,可以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适用价值规律。但从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最终产权归属来说,它又归国家代表的全民所有。从这点上说,它又是计划主体,得服从国家指导性生产计划,适用计划规律,以实现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统一。
二、劳动者间接占有生产资料。这是针对作为所有制主体为由国家代表的全民所有的国有企业来说的。在国有企业中,所有制主体和经营主体是分离的。全民由国家代表,国家又授权给资产管理委员会作为代表行使所有者权利。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企业的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资产管理委员会实际上就是企业的董事会,每个国有企业都对应着这么一个董事会。这样,企业的产权就清晰了,该企业的资产管理委员会就是企业的产权人。这样,国有企业就可以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了,适用价值规律。但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一样,其最终产权归国家代表的全民所有。它也得作为计划主体服从国家的指导性生产计划,适用计划规律,以实现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统一。在这里,特别提一下以前的厂长经理负责制,董事会和管理层不宜合二为一,以利于监督。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作为产权清晰的市场主体,进行的是符合价值规律的商品生产,是为了追求利润而进行生产;但同时我们看到它们又是符合计划规律的产品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进行生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式上是商品经济,本质上却是产品经济。追求利润和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在这里实现了统一。
形式上的商品经济,让我们既可以充分利用价值规律发展经济;本质上的产品经济,表明了我们的生产目的是为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市场和计划,但就其本质来说,它不是为了满足占人口总数99%的劳动者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进行生产,它是为了满足占人口总数不到1%的资本家的穷奢极欲的享乐需要进行生产。广大劳动者在资产者眼里都不是“人”,只是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而已。发展为了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截然不同!
|
草根简介
|
|
生于改革开放之初,江西南昌人,就职于建筑行业。平常关心时事,特别关注当前改革底层草根阶层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如何得到维护和发展。愿借草根网这方宝地,和草根网友充分交流,以期尽快对当前改革形成共识,推动改革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进行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