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减少100亿购买债券资产的计划刚刚通过,中国这边好像都长着“美联储脑袋”,看看那些铺天盖地的分析、新闻,怎么都从一个脑袋里出来的?怎么就没有人解析一下具体的操作过程?难道有些人喜欢做二道贩子?贩卖美国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一向喜欢保护“知识产权”的美国,为什么不收取这些贩卖美国“思想”、“价值观念”人的“知识产权保护费”呢?
美联储买国债或者抵押债券(通称债券),美联储一方面贷记货币发行或者准备金或者超额准备金(负债),另一方面借记债券(资产),卖出债券的一方,如果是美联储会员银行的话(不是会员行可以找会员行做代理,道理一样),借记(资产)准备金或者超额准备金或者存款,贷记(资产)债券,如果卖出债券的是美国财政部,财政部的账户可能设在美联储,也可能同时设在美联储和美国的商业银行,具体操作和上面类似,这里不再重复。
这个过程会不会创造货币呢?如果会,创造的货币又是多少呢?
美联储通过购买债券可以创造货币,这个没有问题,问题是,商业银行会不会用美联储“创造的高能货币”,利用“杠杆”或者“乘数”创造“银行货币”呢?在实际金融中,美联储创造的“国家货币(高能货币)”与商业银行创造的“银行货币”功效是一样的,它们都“创造货币”,实际是“造假币”。
商业银行有了“超额准备金”“美联储存款”,这个是商业银行可以“创造货币”发放更多贷款,进而创造更多存款的基础,存款创造出来了,货币也创造出来了。
如果美联储不购买“债券”,货币会“创造”出来吗?如果会,会创造更多还是更少货币?美联储不购买债券,“国家货币”或者“不可兑换的法定货币”是创造不出来,但商业银行仍然可以创造出“银行货币”,而且创造出来的货币数量不一定就少于美联储购买债券创造出来的货币数量。“债券”作为抵押是可以向美联储借取货币或者向同业借取货币的,这些借来的货币,一样可以借出去创造“银行货币”。
到此,量化宽松,美国的货币供应增长的速度比中国货币增长速度的原因就清楚了,因为美联储量化宽松创造的货币以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的方式回流到美联储了。美联储量化宽松创造的货币,没有中国创造的货币多。如果创造货币以“发债”的方式抵消,这时还必须引入“资产”作为调整、比较的工具。
接下来的问题是联邦基金利率的问题,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怎么控制联邦基金利率呢?这个将影响美元使用者持有资产结构的变化,这个变化将影响全球金融市场。
必须指出的是,美元不会流回美国,也从来没有流出过美国,只有那些不懂金融或者货币的人才天天喊“资金流入、流出”某个国家。利率的变化会改变美元持有者资产的结构,资产结构的变化会影响货币供应,进而影响财富的全球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