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北京农展馆地块以7.3万元/平方米的楼面价轻松刷新北京单价地王纪录。有业内人士用“突破市场想象力”来形容该地块的高成交价。9月5日,上海徐家汇中心地块底价175.26亿元 ,最终由新鸿基以总价217.7亿元竞得。该地价为4年来全国总价最高的地王。同日杭州楼盘和苏州楼盘的地王也相继诞生。
业内人士惊呼,虽然温州、鄂尔多斯出现了房地产泡沫崩溃现象,但最近一二线城市因中心地块土地资源的稀缺,造成楼板“面粉”不断涨价,作为“面包”的商品房涨价将无可避免。根 据最新数据,不仅“百城房价”已经连续15个月环比上涨,而且北京上涨幅度最为明显,同比涨幅居然达22.49%,更有专家说25年后北京的房价将会达到80万元/平方米!
面对房价继续飙升的预期,一大批所谓的刚需担心房价还要涨,于是便加入彻夜排队购房的大潮中去。不过,倘若我们细细品味这几天的地王现象,就会发现,所谓的地王对北京、上海房价 的影响几乎为零。
其一,北京农展馆地块位置优越;且农展馆地块住房定位在高端豪宅上,本来就和普通民众住房需求扯不上关系。其二,上海徐家汇“地王”,其定位在于打造徐家汇中心一站式国际时尚商 圈,项目分为办公、五星级酒店、公寓式酒店、商业、文化娱乐5种功能形态,完全是商业用地,跟民众购买的商品房也相差甚远。那么我们从最近地王纪录不断被刷新可以看出啥隐忧呢?
首先,尽管北京、上海等一二线城市最近地王频出,而且拿地的目的并不是定位于中低端商品房。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来,“北、上、广、深”房价泡沫已经十分离谱。目前北京四环的 房价,据说已经直逼香港房价。根据IMF测算,我国人均收入尚不及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但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超过纽约和伦敦。在严重脱离民众实际购买力的情况下,高房价已经 缺乏购买力的有效支撑,而部分房企盲目乐观,不惜血本的争当地王,将来要付出惨痛代价。
再者,2013年5月以来,各地地王频出,难道真是开发商“钱多人傻”和“豪气万丈”?显然不是,开发商们高价拍地的钱都来自于我国的金融体系,有几个是完全自己拿真金白银去拿地的? 在开发商们看来,现在不惜血本拿下各大城市的中心地块,以后赚钱了,当然皆大喜,而一旦遇到房地产崩盘等“黑天鹅”事件,出现严竣的投资风险,大不了开发商把这高价地块抛给银行 抵债。所以地王越是频出,中国银行业的金融风险越是可怕。
根据五大行中报显示,经济增速放缓对银行资产质量的负面影响正在发酵,五大行不良贷款余额无一例外出现增长。而摩根士丹利也在研究报告中预测,中国的高风险信贷率达9.7%,相当于 近10万亿元。近期,华人首富李嘉诚抛售内地一线城市和香港的房产,而将大量资金投向英国等欧洲国家,就是出于风险的考虑。国际投行高盛、美银抛光中资银行股,就是认为中资银行业 的金融风险已不容小靓。
其三,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地方政府,出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他们一边宣称要对房价上涨趋势进行严格控制,另一边却高价推地,人为的推高商品房价。并美其名曰的声称,大城市中 心地块起拍价高,是因为资源稀缺所致。笔者并不否认,北京、上海等地市中心的地块稀缺的问题存在,但我们也要想一下,如果投机投资性需求得不到有效的遏制,推出再多的地块,土地 市场也照样稀缺。而且地方政府把城市的土地全买光了,他们以后靠什么来支撑呢?显然土地财政不可持续,而唯有发展实体经济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王道”。
最后,我们也要反思为啥北京、上海这些城市频出地王呢?如果北京的行政资源、公共资源、人口资源等进行合理规划分布,而不是扎堆在一个中心,形成单一中心,恐怕就不会“制造”很 多地王。反观国外很多城市则是多中心。可以说,如果一个城市地王多,恰恰说明这个城市规划不合理,交通等多方面存在问题。
笔者认为,最近各地地王频出,是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前的最后疯狂。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逐步退出,亚洲房地产泡沫被刺破是必然的,内地房地产或难幸免。目前,印度、印尼金融 体系和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较大幅度波动,市场担忧亚洲金融风暴再次来袭。我国香港特区已经高度警觉起来。日前,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坦言:“过去2~3年,香港楼价经历了 不健康的暴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市已箭在弦上,利率上升将导致资产重新定价,楼价届时将不可避免地下跌。”
香港政府官员至少意识到了房地产泡沫的危害性,而我们的地方政府、房企、银行、抄房客却从想过如何去规避风险,都希望这个楼市疯狂局面还再维持下去。无数实践证明,当这个市场上 没人相信中国房价会暴跌,都相信北京、上海房价会超过80万元/平方米,都认为温州出现大量断供弃房只是个案时,中国离开房地产泡沫崩溃之日已经不远了。中国房价泡沫破裂对经济造成 多大危害现在无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