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稳步推出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措施,提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操作方案。
货币自由兑换是世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一国实行对外经济开放必须实行对外货币开放,同时,一国货币自由兑换又是以一定高度的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国内经济相对自由为前提的。实现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标志着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需要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扩大人民币在贸易和投资项下的跨境使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更加需要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试想,人民币资本项目下不能自由兑换,人民币走出国门、迈向境外后谁又敢于大量储备储藏 人民币呢?至今还没有发现那种货币在资本项目下不可自由兑换时能够成为国际货币的。只有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才能真正谈得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才能有实质性进 展。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我国汇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关键步骤,是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环节。1996年我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之后,监管 层一直在积极有序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以资本市场开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证券投资项下可兑换程度,如进一步扩大QFII、QDII和RQFII额度,适当降低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进入境 内资本市场的“门槛”;允许境外机构将募集的人民币资金购汇汇出;扩大居民个人用汇自主权,进一步放松个人资本项目跨境交易,如允许境内居民个人进行境外投资,包括境外实业投资 和证券投资等。但是,这种有条件、管制型的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已经不能满足于我国对外经济开放的需要。
我国加入WTO后,目前许多外商独资银行可以全方位经营银行零售业,如果我们仍坚持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不可自由兑换,将是不现实的。无论愿意还是不愿意,在巨大的外部压力之下,人民币 资本项目可兑换都要成为既定的事实。
从国际上货币可兑换进程来看,在经常项目实现可兑换后,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大体要10年时间。我国在1996年12月1日提前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现在也已经到了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 下可兑换的时间周期。
水到渠成的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已经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十八大报告中要求“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已写入金融“十二五”规划;这次国务院 常务会议要求“提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操作方案”,标志着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已经进入实质性操作层面,标志着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和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这次的意义与 1996年我国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同等重要重大,甚至可以站在新时期我国经济金融对外开放又一重大步骤的高度来看待。
需要清醒的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后,对其管理和把控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一个现实问题是,如何防止国际热钱、国际投机资本对汇率的冲击是一大问题。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泰铢一夜之间被摧毁,就是前车之鉴。这就要求正确理解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内涵。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不等于全面解除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各种管制。即使实现了资本项目可兑换,也仍可以 着眼于反洗钱、反恐融资、打击避税天堂、国家安全、宏观审慎管理等,保留不同程度的资本管理。在国家经济特别是金融部门受到跨境资本流动冲击时,特别是在发生严重的国际收支失衡 危机时,可采取宏观审慎措施和必要的临时性管制措施。
这对外汇管理监管部门提出了新的考验,要求其必须具备高超的智慧和敏锐的慧眼。同时要求构建起简明清晰的、符合资本项目可兑换原则以及国家金融安全的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法规新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