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到温州南总共里程三十多公里,车票379元!打电话给客服说是正常的!这么贵的车票你能坐吗?”4月8日晚,一位名叫Keviny的微博网友描述其经历。该网友还晒出图片以示信息真实,立即引起广泛关注,有网友称此为“天价”动车票。
379元的动卧票价不稀奇,稀奇的这是瑞安到温州的同城票价,两地区间只有30多公里,列车运行时间只有十几分钟。如此,这么高的票价自然就属于“天价”了。按照媒体的求证,同一列车内,该区间一等座票价为8.5元,二等座为6.5元,如果按照下铺379.5元算,相比一等座和二等座的票价,相差45~58倍。
动车贵,高铁更贵,被舆论场一再吐槽。尽管如此,公众还是予以理解,毕竟高铁投资巨大,且是贷款修建,要收回成本,定价高企也符合一定的市场逻辑。何况,高铁大大地节省了人们的出行时间,以高价换时间,也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动车的快速和舒适度与票价的提高,应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譬如温州到瑞安的天价票,就是市场反智行为,自然会引发民意的反弹与舆论的炮轰。
面对质疑,相关方面也给不出更合理的答案,这更增加了人们的不满。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天价动卧票被曝光的同时,前铁道部长刘志军贪腐案被公诉,涉案高达6000万元。如果再联想到之前的高铁天价座椅(20万元)以及温州动车事故,人们很自然地会形成了一个逻辑链:天价动卧是不是存在猫腻,是否包藏着贪腐“添加剂”等。总之,天价动卧成了另一起官民互疑的爆炸点,经过舆论的充分发酵,将形成强大的冲击波。
铁道部已经被一拆为三,未来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将继承其整个路网的运营。在“人民铁道为人民”的铁道部时代,公益的铁道部给人的印象是不讲理的“铁老大”,不仅服务质量奇差,而且还滋生了刘志军这样的大贪官。而且,天价动卧也是铁道部时代的产物。继承2.6万亿债务的铁路总公司,有着名正言顺的市场化名头,又如何担承公益化的使命?
如果说天价动卧是铁道部时代既不合公益逻辑又市场反智的产物,未来的铁路定价会在原本高企的运营成本之上朝着市场化狂奔。很显然,按照这一逻辑,市场反智的天价动卧会在看似合理的市场化下再行加价,从而导致更为反智的价格高企。
无论是混搭着公益的市场化,还是纯粹经济理性的市场化,最终都表现在火车票的价格上。火车票的价格高低,应有一个合理的定价机制。虽然,有关方面已经定调未来火车票价还是由国家主导,但这一机制应该充分细化和具体化。简言之,应该搭建一个广泛和公平的博弈平台,让经营者(铁路总公司)和消费者(乘客)参与其中,达成利益的妥协,形成双赢的交集,然后由国家层面确定双方认可的价格,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市场公益的统筹兼顾。
否则,只有抽象的国家定价基调,或者靠铁路总公司的公益化承诺,铁路票价不仅反智高企而且还会形成更为离谱的畸形天价。
值得一提的是,天价动卧的反智,不仅体现在市场上,还表现在铁路运能运力的浪费上。动车高铁,无论京沪京广,动卧既不经济也不实用。而到了铁路运力最紧张的春运时刻,大多数乘客亟需的不是乘车环境的豪华,而是满足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由是而论,设置豪华天价动卧,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没有经过充分的民意酝酿和市场调查。
“铁老大”走了,其不合民意的遗产应该予以清算。天价动卧,算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