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在前面已经写过一篇文章,讲到就是要河南,1942年饿死三百万人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个人如果觉得食物不够了,他会逃荒的。因此,受灾的地区一定会向其它地区逃难。就哪怕是什么强征得多了,也是这样。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某地区饿死的人特别多”那在六十年代就肯定是谎言了,只有某地区的人逃出去的人特别多的事情。
你只需要将心比心,假设你全家住在一个地方,口粮眼见着不够了,这一年还有六个月,可是你家里只有一个月的粮食,你能够不提前想办法?不会傻乎乎地呆在家里等死吧?那一定是要逃的。我小时候反复地受到宣传什么“逃荒要饭逃荒要饭”,就是指的这个意思。
因为中国的地方很大很大,跑老远老远都可以,而且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只要逃出足够的远,就是有可能保命的。尤其是新中国的道路交通变得越来越方便,能够在短时间内逃出的距离越来越远,这都导致了不可能出现一个地区饿死的人特别多的情况。
通常是这样,你自己自我想想就知道,如果你现在的口粮就够吃一个月的,而眼见着未来六个月都不可能有收成,那么你不会说是吃完这一个月的粮食开始逃难,而是将这一个月的粮食作为路上的干粮,现在就出发。
当然也有逃难的过程中饿死的,这里最关键的就是社会治安,抗日战争那会儿饿死了十万人左右,主要还是因为逃荒的人带的粮食被路上的土匪抢走了。实际上后来汤恩伯所部也不是被农民缴械了,而是被土匪缴械了。
而六十年代的社会治安是良好的,所有的人都相亲相爱的,许多比我大一个辈份的人一说五、六十年代,那都说那个时候的人的道德最高尚。因此,一个逃荒的人被抢走粮食的概率是极低的。而且,他要饭要到的概率是很大的。
当时有大批的河南人逃荒逃到新疆的,甚至我怀疑其实是组织上组织了一大批河南人去新疆。
关于这一点有一个小说家叫张贤亮的说的还都是一些事实,主要是他写的小说《肖尔布拉克》专门就讲了一个河南人逃到新疆的情况,而且是一下车就有许多人围上来招工,而招工的人大声嚷嚷着做“广告”,说是谁对吃不完的大米白面有仇,就别到我这儿来。我对这部小说的印象还是很深的,建议大家看一看,反正网络上现在什么小说都可以看得到。
当时如果有一个人真的要死了那有一条路就是去找解放军的驻地,解放军是肯定不能够容忍老百姓在他面前活活饿死的。当时的解放军都是有许多教育的,那些教育都是见到人民群众有危难就要去抢救的。当时宣传得最多的是一个获得金日成特级勋章的一个志愿军战士叫罗盛教,为了抢救几个落水的朝鲜儿童的生命就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实际上解放军的这个传统是一直延续到了改革开放以后的,就在前几年就有一个解放军的中尉见到一个女子因为轻生跳下大桥,于是他也跳下去,女子被救了,他却被淹死了。
当时的解放军就反复地动员号召大家尽可能节约出粮食支援灾区,因为这是共产党的传统。
因此,要说饿死三千万是全国各地区均匀地饿死,那还有一点“道理”只不过违反统计学的抽样调查。而如果说某个地区的人集中饿死了许多,那是不可能的,因为粮食配给制是在全国最严厉地实行了的,而且大批的灾民还逃往南方。我当时虽然年龄小,但是南昌市里来了特别多特别多的要饭的,那倒是有很深的印象。
而对于南方来说,大规模地饿死人就相当不可能。因为我从小的印象就是我的周围都是绿色的,光是我上学穿过的人民公园,那里面一半是种了花,但是公园的另一半,面积奇大,是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茅草。那个时候我记得一到傍晚,就有大量的男青年骑车带着女青年进公园,然后就进入那片茅草中。我们小孩子有的时候喜欢捣乱,会跑到茅草丛中吓他们一下。
而我住的楼旁边有一个天然的巨大水塘,我每天其实都是伴着蛤蟆和青蛙的叫声睡的。而当时的集市上还有人卖青蛙,老师教育我们说青蛙是益虫因此吃青蛙不道德。可是我们家当时好象就是经常不道德的。杀青蛙的时候是一刀砍掉它的头,然后它的四肢还乱蹬。那个水塘里还有许多螺蛳,也是集市上有卖的,我们不会捉。要说绿树绿草,中国的南方从来就没有断了绿色,因此,如果真的有饥荒,树叶其实都是可以吃的。我们家里我还翻过一本书专门讲桃树叶柳树叶等各种树叶的烹调技术。当然那肯定不好吃,我们家也没有试过。
可是有一种树我在江西是光听说没有见过,第一次见是在文革中我家搬到山东省德州市,我们的新家旁边就一棵巨大的榆树,我第一时间就爬上去,摘了一些叶子吃,是咸的,并不太好吃,但是书上说的不错,确实是可以吃的。那棵老榆树的年龄少说也有二十年以上。但是当地的小朋友是不吃榆树叶的,他们觉得我傻,他们认为榆钱嘛还可以吃一吃。
那有人会说那个地区之所以饿死许多人,是因为不让人逃走。但是如果要做到这样,你必须拉上铁丝网才是,否则根本不可能。就说改革开放后的1984年收容遣送办法,当局是认真地要把所有的农民遣送回乡的,事实证明那是无用功。
尤其是,当大规模的人民逃难的时候,共产党是从来不动枪的。香港的反共报纸反复宣传,也得承认解放后几次冲关,共产党是不开枪的,不是说动不动就听到枪响的。解放后新疆有五万多人逃到苏联境内,跑了就让他们跑了。因为当时毛泽东的《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是全党学习的,对人民内部矛盾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压服的结果是压而不服,这句话我当时都听得耳朵里生茧了(当然这是一种比喻)。
因此不可能当时为了要粮就要把人吊起来打的。如果共产党真的这样做,那也不可能夺取政权,那蒋介石反攻大陆早就成功了。如果真的有那么一个人被吊起来打了,要知道人都是聪明的,那还不炸了营?拼命地四散奔逃?
而且,把人吊起来打是一个体力活,为了一点粮食那么打人是不值的,如果他是一个大富翁吊打一通能够得到几两黄金,那才有点值。否则你雇谁来打,打了人他就得罪了人,得罪了人以后他怎么混?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怎么可能打?
而且当时的模式是生产队统一生产出了粮食,然后再决定缴国家和分给各个社员,因此征粮的对象是生产队,而不是各个社员,又怎么可能把社员吊起来打逼问粮食的下落?最多也就是少分甚至不分给社员就是了。
而一说到生产队长,我妹妹当年是在河北武清县太子务公社太子务大队的一个生产队当队长的,而且是她是下乡去了六个月就入了党且当上了队长,还是民兵排长。我也去看过她几次,那她是从来就没有被训练过要把社员吊起来打逼问粮食下落的。我这里都已经把地点说得很清楚了,诸位网友是真的可以去那个地方调查的。
当时她为什么当上生产队长?因为原来的队长不愿意干了,因为和别人的矛盾,怎么也不愿意干,上级也发愁,我妹就站出来说他不愿意干我愿意干。再讲一下我妹,她是一个其丑无比的人,主要是身体相当粗壮,我看一个男的未必打得过她,满脸横肉,但是确实不会打人。不过你要找她打架也不一定能够赢。当时社员们一听,啊?哦原来你愿意当队长啊,太好了太好了,上级也正在犯愁,没有人愿意当队长,有这么个人愿意当队长,这可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了。其实我的看法是,当地的社员都认为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因为本地的人当队长吧,有许多亲戚,关系不好处理,如果秉公办事,不照顾自己的亲戚,那就把亲戚都得罪了,如果照顾,那就把其它的人得罪了。而我妹去那儿,没有什么亲戚,因此说什么话没有人会有这方面的闲话。
我妹现在在北京是研究员,搞微生物的,直到现在她原来下乡的地方的乡亲们还经常来看她,而且最经常的,倒是那个不干了的队长的妹妹。所以她没有得罪什么人。
所以台湾省的网友什么都不懂,就瞎编乱造。但是这也难怪,因为,大家也需要体谅就是,台湾省的人也害怕被大陆给和演了,这种事情真的有可能发生的。因此他们为的坚定反共信念,就必须反复地造这些谣来安慰自己,否则社会真的价值观乱了套,那也是一种不稳定。所以他们来强国论坛捣乱,还真的有可能是自卫。否则台湾省的人民知道了真相,这当局也不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