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的时候看到东莞对低收入着发补贴扯皮的新闻写的,这里贴上来是为了辅助说明社义资义区别系列文章。
我从来不认为慈善能救社会。但得知东莞对低收入者发放生活补贴我仍倍感欣慰。并想,如果自己也是东莞的人。请原谅我“有奶就是娘”,因为我也自认为是社会底层的人。
发钱的时候遇到一个问题。穷人的名单报不上来,因为不好界定。对此,我非常理解。身边就听说一些人没有资格,却也吃上低保。界定难是早已存在的了。这里,我只想提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
我的办法的确是太简单了。傻子都想。那就是每个人发一千!每人一千?那不是吃大锅饭?每人都发算救济到穷人了么?这就要问一个问题了。这笔财政支出是从哪里来。我们常听说社会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里。那么假设100万的社会总财富,20个富人有80万,80个穷人有20万。富人人平4万,穷人人平0.25万。富人比穷人富16倍。这时,国家征收财富税。不多,富人收20%,穷人免税,那么收上来16万的税。然后政府说国家经济好,鼓励消费,给人民发红包,每人平均一份,一人分得1600元。这时富人拥有67.2万,穷人就是32.8万。富人的财富只比穷人多两倍多一点。
现在,你该明白了,每个人发一千是怎么“均贫富”的。关键不是发多少,不是怎么发,而是发的钱从哪里来。穷人吃到的是谁的“善”。这也是慈善救不了社会的原因,慈善是有钱人的慈善。
我不敢说,因为我也没统计。我国的税收里、东莞的税收里,老百姓、拼死工作的老百姓缴的占多少。或者说,是什么在为这笔补贴买单。如果老百姓在上税而富人(我们知道有帮企业和个人避税的公司)在通过种种手段减少自己的义务。那么,这次补贴是打折扣的。当然,每人一千也打了折扣。但是,富人是比穷人少的,“折扣”必然有限。每人一千,我们还用去核准那十几万人吗?还用村民互相争吵吗?这节约的是行政资源。穷不是一天造成的。年复一年,底层的人在劳作而没有分享到经济成长所带来的实惠。想起了发一两亿是扶不了贫的,而应形成制度性的回流。
所以,我的建议是:每个人从一出生都该有个社保账号,每年我们都可以平均的从税收中得到经济成长带来的好处。富人也不例外,管你有钱没钱我都拿人民币朝你砸过来。当然,如果这钱多是从人民群众那里来。我们是不介意自己没有而应该先满足那些为生存而劳作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