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说到美国制造业时, 就提到其三大支柱, 即钢铁业, 汽车业和建筑业。今天的中国制造业和五十年前的美国制造业是如此相似, 相似得令人惊讶。
美国的钢铁工业在七十年代就开始衰落, 质量太差, 成本太高。 被既没有炼焦煤也没有铁矿的日本打败了。到了八十年代, 美国的钢铁公司都是和国外公司的合资企业。 汽车行业也是如此, 成本太高, 技术落后。 三大汽车公司, 节节败退, 市场占有率, 年年下降。
中国的制造业也会衰败, 这是没有疑义的, 有疑义是什么时候开始衰败。其实, 衰败已经开始了, 是劳力集中的那部分,例如服装业,玩具业,家具业, 小五金业。中国制造业经历的和美国和英国在八十年代的经历是如此相似, 相似得令人惊讶, 即: 落后的产业失去如此快, 而新兴产业的开发是如此的慢。其结果也会相似, 即长时间衰退。问题不在于产业的失去和得到, 而在于中国的精英们准备好没有? 我的观察是, 岂但是没有准备好, 而是根本没有准备。
中国的制造业其实处于一个非常糟糕的地步, 基本是一直是依赖价廉, 不是价廉物美, 而是价廉质劣。所以, 中国产品就只能占领低端市场。 就拿汽车制造业说事, 市场换技术, 换来的是低档技术。 低端市场在中国也不断缩水, 高端市场全在国外公司手里。 中国公司没有高级技术, 高级技术别人为什么要给你? 市场换技术本来就是异想天开。先进技术不可能由拿来主义来解决问题, 必须要自行开发, 走自己的道路。不开发, 自然是没有出路。
走自己的制造业开发道路, 中国缺许多东西, 最缺的是人才, 各个方面的人才。 既缺高级人才, 能开发高级技术的人才, 例如高级制造工程师, 也缺高级技工, 教育体系的落后是个问题, 缺乏高级技工体现了中国领导层缺乏远见和计划。 滥竽充数的大学比比皆是, 名副其实的技工学校凤毛麟角。 他们完全不理解制造业。
走自己的制造业开发道路, 中国缺许多东西, 其中最重要的是体制。 高级制造业包括机床, 飞机, 轮船, 汽车, 电子产品, 等等。 每一项都有专门技术, 需要有专业人才来开发, 由专门的工业来主导。 但是,制造业有许多通用技术, 例如, 材料技术, 材料成形技术, 精密加工技术, 测量技术, 质量控制技术, 和系统管理技术。 这些技术的开发和利用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体制来支撑。 中国现有的体制是由一批没有能力的官员来组成的, 他们没有能力来做事。
我看不到中国的快速变通和改革, 我只能期待一个制造业的长期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