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做空头的网友有点心慌,不过,我猜某国的央行可能更心慌。
让我们回顾一下这2—3年来人民币升值的战术,概括起来只有两个。
1,支撑非美货币。
2,管理通货膨胀预期。
支撑非美货币,尤其是欧元和日元走强,就保障了人民币对美国贸易减少的同时,开辟了新的贸易盈余道路。这一过程也同时支撑了弱势美元体外循环的套利过程,弱势美元必然会推高原材料价格,所以中国所谓的管理通胀预期,实际上是变相的人民币升值。也就是通过牺牲国内消费部门的利益来补贴贸易部门的利益。这就是我们过去一段时间内观察到的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的真实原因。也可以像有的网友描述的那样:中国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但是这是否是一盘有胜算的棋局呢?我看未必。随着时间的推进,中国由于出现贸易逆差和有可能出现的热钱撤离已经让中国央行首先在日本仓位无力继续购入日元,甚至出现了日元短期资本迅速撤离中国的可能。那么央行反而必须不断释放出日元资产。众所周知,中国目前并没有开放资本项下的资金自由流动,那么,在中国以人民币形式存在的的日元套利资金或者产业资本一定会借道香港,兑换美元静待日元贬值的时机。这可能构成了两种现象:
1,中国央行被迫抛售日元资产。日银的汇率干预时机非常“准”,就是看到了中国央行无力继续购买日元的底牌。这个迹象在2个月前已经很明显了,我在预则立,不预则废 2011-12-21这篇博文的最后写道:
世界上都是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日本人做的就很好,比如这次用日元购买中国政府相当于100亿美元价值的债券,这实际上是向中国提供了一笔日元融资(以人民币债券担保的)。这不仅解决了由于中国政府可能的由于手头头寸不足而抛售日债的风险,也同时获得了做空人民币债券的机制(可以用期货市场放大规模),从而为日元实业资本投资顺利退出中国提供对冲工具。
日本人为什么要在那时做这些准备呢?因为他比我们这些草民更早的知道未来的贸易预期,日本在中国的转口贸易可以通过日本对中国的出口水平而提前判断。
2,经由香港的日元资本很有可能是以人民币利润的形式转移的,这一部分的资本要么依旧会以美元的形式投入到其它贸易国的相关业务中,要么会等待时机回流本土(当然它也可以不用等,而是付一点手续费给银行做一笔掉期交易)。
小结:
作为中国央行,它所推行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也好,支撑中国经济转型空间也罢,都要忠实的执行做多非美货币和不得不做多资源的同时,控制通胀的目标,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然而现在,日元这个非美货币已悄然而动。本来,日元的贬值会推动美元指数的上涨,但是正如我此文说阐述的那样,这对中国央行来说可能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在不得以卖出美债,筹得美元流动性的时候强行推高了欧元和黄金。
中国3月份好像有一个大会,也许为了这个大会的顺利召开,还是要顶一下的,但是我想,那些知道问题严重性的人已经开始心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