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的人民网近日在推出了“直通中南海———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构留言板”。该留言板突出互动性,旨在让广大网友对中央领导人倾诉心声,给中央机构提出意见建议。截至11日晚8点,给总书记胡锦涛的留言共12024条,给总理温家宝的留言,共9122条。从网上看到,网民们给胡温二人提的建议虽然不温不火,但也切中中国民生现实,如教育公平、能源消耗和环保问题等。
网络时代的信息革命,绝不亚于邓小平在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后者,让中国在短短30年多一点的时间里成为全球第二大强国,增强了中国的软硬实力。前者却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生态,多元表达、民意自主成为时代主旋。据统计,到今年6月份,中国网民人数达到4.2亿,手机网民2.7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1.8%。而且,博客、论坛、微博,已经成为中国民众发表个人意见的主流方式。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网民数量每年还以数千万的数量递升,而且网民普遍具有知识化和年轻化的特点。可以说,网络生活已经成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当西方国家以老旧的意识形态形容中国传统媒体被官方控制时,中国民意已经有了足够自由表达的平台和途径。而且,这种虚拟的表达方式较之传统媒体更具舆论效应。源自普通网民的“人肉搜索”不仅成为鞭挞社会丑恶现象的利器,更变成揭露贪官污吏和官员不法行为的治理辅助手段,有时甚至是致命手段---只要官员被“人肉”几乎必倒无疑。经过几年的试探、冷观到理性监管,中国官方开始对网络民意乐观以对。因此,让网民直接给胡温和中央领导留言并不值得惊奇。人们犹记,每年两会,温家宝总理都要邀请民间人士到中南海,对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果这还仅仅视作象征意义的话,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开通官方博客听取民意并进行表达上的博弈,已经凸显网络民意已经登上国是平台。
更有趣的是,今年5月初,人民网曾推出胡锦涛的实名博客。虽然最后被关闭,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吸引了愈万名粉丝关注。这似乎意味着,作为第一官媒的《人民日报》数字平台人民网,一直在尝试着搭建国家领导人和普通网民的直面沟通平台。不管是否得到了领导人的授意,皆意味着中国领导层的自信和开明,也说明中国官方不惮于广开言路,期冀听到最基层最真实的民意。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从“人肉搜索”到网民给胡温留言,中国网民借以网络平台实现了中国模式的民主。问题在于,当中国社会实现民意传递的升华时,西方社会还惯性地认为中国处于人治时代。在我看来,这是西方误判中国模式的症结所在。
不过,基层民意无梗阻地知道中南海领导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民意贯通。因为在中南海和基层民众之间,还有省、市、县、乡乃至村级行政层级,和民生紧密关联的,是这些行政机构的官员们。如果他们和民意隔膜,仅有中南海和基层民意两个联通点,整个系统依然存在着言路梗阻。事实也的确如此,譬如曾经流行的市长热线、市长信箱、市长接待日往往流于形式,人们有最初的热切期盼变成了冷嘲热讽;譬如各地政务公开网站多年不更新;譬如各地对于突发灾难事件依然存在着护短瞒报等隐匿信息等情况。如此等等,政府公信力在民意面前丧失殆尽。更重要的是,如果说只有中南海敞开大门招徕民意,则会导致信息上传的错位----基层民意不相信基层而越级上报。各地频发的上访事件以及产生的官民矛盾就是例证。但是,这种行政困境说到底还是各地公权力在信息公开上缺乏让民意信服的执行力所致。
因此,中南海倾听基层民意是好事,但不能仅仅止于此。只有形成基层民意和各层级的行政系统畅通无阻的信息联通,形成系统性的良性信息循环,才符合民意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