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近日发布报告称,一季度我国价格运行总体平稳,二季度价格总水平将继续保持温和上涨态势,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水、电、油、天然气等价格将一定幅度上涨(4月19日《新京报》)。
新华网、新浪网等媒体都使用了“发改委称水电油气二季度将继续涨价”的标题,出自国家发改委的口,着实让笔者大吃一惊。作为国家职能部门,笼统宣扬水电油气涨价,而不是将涨价的充分理由有理有据地告诉民众,这种做法很值得商榷。我国的水电油气经营基本上处于国企垄断经营的状况,其价格并不是市场充分竞争形成的,而是垄断企业哭穷、找理由、寻借口申请,国家发改委等职能部门批准确定的。也就是说,水电油气价格是政府定价。涨与不涨刀把子在政府有关部门手中。
对水电油气年年涨价百姓颇有怨言。涨价的理由也争论了许久。垄断企业说经营亏损,而百姓认为存在垄断暴利;垄断企业说国际国内价格倒挂,而百姓说中国汽油比美国还贵;有些专家讲提高价格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有利于环保,而百姓却讲一家一户本来就很节能、很环保,都是能省多少就尽量省多少地消费水电油气,不存在浪费水电油气等能源资源情况。
然而,今年水电油气涨价的理由好像比任何时候都“充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已经为资源环境税费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留有一定空间。并指出,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是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关部门有“尚方宝剑”撑腰,预测二季度推出能源资源价格改革,进而得出水电油气价格继续上涨,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即使这样,笔者仍然认为,现在大谈价格继续上涨为时过早,即使3%的通胀率为为资源环境税费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留有一定空间,价格改革出台仍要慎重。
对于今年一季度已经出现的一些突发情况不能不考虑。西南大旱对物价的影响不可小视,目前白糖以及部分省市大米价格已经出现波动,蔬菜价格也因为西南干旱出现小幅走高迹象。今年遭遇的倒春寒气候对粮食等农作物丰收已经构成影响,对价格的助推作用要密切关注。虽然猪肉价格出现下跌,但是,绝大部分蔬菜价格等仍然维持在高位,特别是大蒜、辣椒等价格仍在继续走高。
从国际上分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铁矿石、原油价格大幅走高对国内价格的助推作用不可低估。随着美国经济的快速复苏,美国国内消费正在快速走高,对国际特别是中国这个生活资料主要出口国商品价格的拉动作用是大的,从而可能促使国内商品价格快速走高。因此,二季度就推出能源资源价格改革,笔者认为过于匆忙和草率,理由也不十分充足,应该再观察一段时间也不迟。
再者,发改委作为国家重要经济职能部门,在大众媒体公开说“水电油气二季度将继续涨价”,着实有点欠妥。管理好通胀预期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在其他多个场合,温家宝总理都多次阐述过管理好通胀预期的重要性。“水电油气二季度将继续涨价”,对百姓通胀预期会造成怎样的影响是不需赘述的。这值得有关部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