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年花费巨大的精力与外国铁矿石企业谈判,寻求理想的铁矿石中国价格。殊不知,中国自己手中握有撒手锏,那就是焦炭。
世界所有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主要受外购原料和燃料价格的制约,而铁矿石和焦炭则是钢铁厂必用的原料。世界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年度销售量占国际铁矿石市场供应量的近70% 。中国则是世界最大的焦炭供应国,2008年焦炭产量达到3.36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60%。而中国的焦炭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45%以上。
这几年,铁矿石的价格猛涨,焦炭的价格也在涨,但没有像铁矿石那样被炒得那么高。中国的焦炭出口目前还是多个企业互相竞争,互相压价,没有形成一个对外的价格。因此,我们会发现,别人卖给我们铁矿石是垄断的,而我们出口的焦炭却不是统一对外的价格。
这样一来,造成的现实就是中国钢铁企业的成本被涨价后的铁矿石给压缩了,我们的焦炭价格反而上不去。所以,中国应该想法抬高焦炭的价格,以制衡铁矿石的一再涨价。巴西淡水河谷还要从中国进口焦炭,很多日本的钢铁厂、还有韩国和欧洲的企业也都要进口中国的焦炭。我们抬高了焦炭的价格,实质上就是抬高了竞争对手的生产成本。这样,可以压低铁矿石价格。
铁矿石的供需还跟钢铁的进出口有关。我们大量出口钢铁产品,就需要大量进口铁矿石。钢铁产品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消耗完了后,我们的发展就会处于能源的空缺。所以,从目前的国情来看,中国不适合钢铁产品出口。
中国目前面临的现状是严峻的。其一,焦炭虽然是我们的优势,但日本人显然比我们更早认识到这一点,早早开始了布局。这几年,日本的商社在中国周边,比如蒙古、俄罗斯、澳大利亚大量买进煤矿。日本企业已经判断出,如果中国的钢铁行业再这样发展,会需要大量进口煤炭。就是在中国国内,日本商社也谋求布局煤炭业。2006年12月,淡水河谷宣布,与兖矿集团以及日本伊藤忠商事,合资建立山东兖矿国际焦化有限公司(下称“兖矿焦化”),三方出资比例为25%、70%、5%。
其二,中国的钢铁产量已经过剩,因为房地产的发展在未来十年不会像过去那么快速发展,基建项目也不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中国的钢铁需求必然就会下降。同时,我们看到,全球经济发展的规律是,钢铁需求在一个高峰之后会出现回落。美国和日本当初的钢铁需求都经历了一个高峰,然后跌入低谷。
其三,日本已经在巴西和印度建立钢铁厂,这些钢铁厂建立在铁矿石生产地,这样,成本较低,跟中国钢铁厂相比,竞争力会更强。未来,中国的钢铁业将面临来自巴西和印度的竞争。
面对现实,中国需要做的是减少煤炭资源的消耗,提高国内焦炭的成本,从而限制钢铁产能扩张,抑制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
来源: 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