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就是我们天天用的钱,对货币的认识,存在的误区实在太多。要认识货币,必须把货币和货币载体分开来,这就好比把县长和张县长、李县长分开来一样,张三、李四做县长是他们可以担任县长 这个职位,但他们本身不是县长。黄金可以做货币,但它本身不是货币,贵金属做货币和纸、符号做货币道理是一样的,区别是贵金属做货币可以为货币提供信用,而纸、符号做货币不能为货币提供 信用。
一、从单个人来看,货币是财富,从整个国家来看货币不是财富。
这个容易明白,比如张三有1万元钱,对张三而言,这1万元是财富,张三可以用这1万元买衣服、旅游、看电影、吃饭……,但我们国家有57。3万亿的存款,对我们国家来讲就不是财富,因为这 57。3万亿对应的是实物财富,为了好理解我把一个国家简化为10个人,每人有100元,总计1,000元,这1,000元对应的是10个人的非货币资产,所以,从10个人的角度看,这1,000元就不是财富 。
如果把57。3万亿换成57。3万吨黄金是不是财富呢?也不是,因为这些黄金已经算在实物财富里了,再算一次,就重复计算了。当然,也有人会说,就把黄金当货币财富,不在实物财富里算,问题 就解决了。这个逻辑,正是货币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逻辑。
二、从单个人来看,货币越花越少,从整个国家来看货币越用越多。
货币越用越少,大家很容易明白,比如,你有10万元,用掉2万元就剩下8万元,如果你用掉8万元,就只剩下2万元了。说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看,货币越用越多,这个不怎么好理解。其实,不好理 解没有关系,问题是有些人他对不符合日常生活的事情,第一反应就是抵制,这个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可不好。大家想想:如果大家都不要钱的时候,都拼命花掉钱的时候,肯定是货币越来越贬值 的时候,这时人们不仅会把手上的钱花出去,还会借钱去购买,这时货币供应越来越多,钱也就越来越多。
三、银行不会“水浸”、存款也不会“搬家”。
银行水浸指银行有钱贷不出去,其实,这是银行编的谎话,因为根据存款生贷款,贷款变存款,银行永远有贷不完的钱。比如,甲银行有1亿存款和贷款(假设准备金为0),这1亿存款贷出去后,就 是2亿存款和2亿贷款(不考虑现金存在),2亿存款再贷出去就是4亿存款,4亿贷款,银行永远有贷不完的存款,这个玩意在西方经济学里叫货币乘数。
另外,存款也不会搬家,因为甲存款的减少是乙存款的增加,对银行来讲,存款(银行的债务)根本就没有变化。
四、花掉储蓄可以拉动经济、扩大内需是欺骗老百姓的。
这个让大家自己去考虑,道理和前面说的一样。
货币的理论性探讨这里就免掉了,主要是那些东西很枯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循环经济学原理》第二部分,那里有探讨货币理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