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错字的“小丑”与攥着书的“大师”
2019-04-06
复旦大学陈果读错“耄耋”,北大校长林建华读错“鸿鹄”,上海审计局的沈巍在拾荒闲暇的时间手里攥着《史记》或者《尚书》等经典国学书本,有人对此进行评价:“有钱的教授可能不能静心钻研学术,可是没钱的沈大师却能沉浸在书本里。”更有人形容“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
陈果、林建华不应该在殿堂吗?陈果的专业是哲学。林建华的专业是化学。陈果、林建华的专业不能胜任工作吗?好像没人提出质疑。他们的专业胜任工作就行了。不读错字只是更高更严的追求。
沈巍是大师在流浪吗?沈巍是审计局的一名公务人员,由于自己和家庭成员的感情不和,便流浪拾荒,26年以来领着工资不上班。手里攥着《史记》《尚书》就成国学大师了?即便能把《史记》、《尚书》倒背如流,能把《史记》、《尚书》讲得天花乱坠,又于家庭何益,于工作单位(团队)何益,于国家何益?
或许陈果、林建华比沈巍有钱。难道陈果、林建华的收入不是尽职进取所获的合理报酬吗?沈巍26年不上班却一直领取工资,难道没有一点不合理吗?数亿中国农民,谁能不劳动拿到工资呢?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凡我中国人,都要努力用对汉字,读对汉字,这没问题。但真要完全不出差错,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就不相信那些抓住陈果、林建华读错字大作文章的人自已不曾读错汉字。我也不相信沈巍侃侃而谈的时候从来不会念错字。为什么苛求陈果、林建华而宽容沈巍和自已呢?
陈果、林建华成了小丑,就因为他们在“殿堂”做着他们应该做的事而读错了字。沈巍成了大师,就因为他领着工资不上班,拾荒却攥着《史记》、《尚书》侃侃而谈谈。某些人的是非美丑标准实在太离奇了!
选择什么生活方式是现代人的自由。不能以富贵论英雄。也不能以贫贱论英雄。但是,推崇不劳而获刁难尽职进取,无疑不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
|
草根简介
|
|
昔孔子述而不作,其开创的儒学却成为中华两千余年的显学。现有曹耀成,湖南某县一中学数学老师,既无对现有理论的权威解读,更无新创宏大理论体系,愿以孔子为师,在草根网开博拿偶有的思想情感与网友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