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资本经济”解除高房价
2019-01-21
——第四稿《资本经济与国土证券》之三十四
中国的高房价是否能够有效降低而不引起经济下行?
房地产价格中的“国有土地地租利得”属于国家所有的“未来预期现金流贴现价值财富资源”,对这些财富的不均衡私有化分配方式,就是对社会主义维护全体人民公共利益原则的背离。
这个“国有土地地租利得”私有化问题必须解决,不仅仅是中止现有的这个“国有土地地租利得”私有化进程,不仅仅用“雄安新区”树立新的模式,更要彻底消除已经不公平私有化了的“国有土地地租利得”不均衡分配的社会结果。
既然提到“国有土地地租利得”,就顺便说一下,中国完全有理由出台“类房产税”,不过“房产税”这个名称与实际性质不符。中国要收的是“国有土地地租利得”“分享税”,收的是“国有土地地租利得”增长税,国家与实际受益和占有人对“国有土地地租利得”理应分享,实际受益和占有人毫无理由拒绝。而“房产税”名称来源于土地私有制的西方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并不“恰如其意”,会引起许多难以排除的质疑。
可见,何新先生提出的“国有土地地租利得”是一个多么重要概念。
再顺便说一句,其实“征税”概念也应当改一改,在“社会资本生产方式”(蔡定创《信用价值论》定义的,下同)大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继续使用来自封建制度的“征税”一词很不妥当。
其实任何企业利润和个人收入的增长,都与“社会资本生产”提供的外部性经济环境公共品的供给程度密切相关,国家主导的“社会资本生产”理应与企业及个人分享经济增长成果,而不是国家对企业及个人利益的单方面“抽取”和“征缴”。国家与企业及个人不是“征缴”与“被征缴”关系,而是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分享”关系。
这样理解是不是更准确?是不是更有利于和谐与稳定?是不是更容易维护对国家的向心力?
但是指望“国有土地地租利得”“分享税”抑制房价,也只会失望,因为税收只是抽取了小头,巨大利益额外获得机制仍然存在。更不能解决已经形成的“国有土地地租利得”私有化分配不均问题。
当下,政府尚未拿出解决“国有土地地租利得”私有化结果的成熟办法,不等于就真的没有办法了。本文作者两年来反复发表关于发行国土证券的文章,就是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彻底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健康发展的探索,尽管意见十分初步、尚不成熟,但也希望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与研讨。
国土证券金融创新体系的建立方案,早已经引起部分美国学界、商界高度的重视,对国内讨论高度关注(尽管这个范围还很小)。但中国国内却讨论不起来,难道真的需要美国方面率先投资,国内有关方面才会关注?
中国已经具备了国土证券在线发行的互联网+区块链基础技术资源,是等美国抢先投资,还是国内先行行动?
国土证券金融创新体系的内容是:用中国“国有土地地租利得”私有化“未来预期现金流贴现价值财富资源”,使其与土地的所有权、资格权、管理权、使用权分离,通过证券化价格评估、压缩水分,转换为“国土证券”,实现全球在线发行。用“全球公众资本”将固化在房价中的“未来预期现金流贴现价值财富”转换为投资货币和消费货币,消除禁锢在房地产价值中的金融价值循环的梗阻,建立新的创新金融系统。吸收“全球公众资本”,扩大“价值生产”投资来源,强化资本经济与资本生产的“双闭合螺旋循环系统”,建立定向投资循环增值高端服务自贸区,保持国土证券价格持续增长,构成宏观经济调控的第三抓手,从而形成高储备低通胀高速发展模式。
在此,我们应当回过头来,重温“资本经济”的一些特征:
“资本经济”——以“资本生产”为基础,完成“未来预期现金流贴现价值财富资源”(即:“信用价值资源”)转换为货币财富、增厚资本金的过程。
“资本经济”即货币的“信用价值”生产本体。体现为国家主导的信用资产、货币、股市等信用价值生产与载体转换体系。对中国来说,大力发展“资本经济”是摆脱与美元挂钩、建立“自主货币生成机制”的关键环节。
“资本经济”完成在实物资本消亡中,虚拟财富的继续积累、无限倍增和转化的过程。是以“资本生产”为基础而又超越“实物经济”的更高层的“独立生产方式”。必须单独作为研究对象。
“资本经济”是超越资本消耗和死亡,而又能防止资本死亡,让资本复生并循环增值的更高层次的经济力量和过程。
“资本经济”是研究消除金融价值循环梗阻,运用金融工具,保持虚拟价值循环畅通,创造更多实物经济财富并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科学。
“资本经济”的根本任务,是发现、挖掘、积累、转化“未来预期现金流贴现价值财富资源”,解除对其的价值禁锢和流通梗阻,将其转换为货币。
可见,“国土证券”恰恰是完成“资本经济”任务的利器。
“国土证券”是让“资本经济”更加具体化、独立化运行、带动世界经济走向命运共同体方向的、创新经济模式。
政府推动国土证券金融创新体系的研究和启动,是“四两拨千斤”,是最有效的“按需分配资本投入”,可以主动吸引美方投资,改变美方对华姿态,这样的事没有理由不做。
在“资本经济”和“未来预期现金流贴现价值财富资源”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仅仅依靠现有的财政与货币两个基本调控手段,已经不能适应“资本经济”无限循环扩充的需求了。
我们要在传统经济之上扩大“资本经济”规模,发挥“资本经济”对“实物经济”的统领作用。这就需要建立全新的“资本经济”工具和调控手段,最终形成财政、货币、国土证券,三元宏观调控体系和机制。
三元调控,即宏观调控的三足鼎立结构,总比“两个部门推诿”来得更可靠。
“资本经济”统领其他所有经济。以国土证券为工具的“资本经济”统领权,直接归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领导,是不是实现国家调控稳定、高效、有力的体系与结构?
(待续)
|
草根简介
|
|
陆航程,男,出生于1948年,曾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领导决策参考》专家委员会常务理事。曾发表的文章:中央内部刊物《农村问题论坛》第十三期(1983年)《从承包经济看我国农业发展前景》;中央内部刊物《农村问题论坛》第二十期(1983年)《略论农业土地转让问题》;《新华社内参》第四十期(1983年)《从承包经济看我国农业发展前景》;“市场经济理论研讨会”(1993年)《经济社会化与社会化经济》;中央党校《党校科研信息》(1994年)《市场经济就是社会化经济》。个人邮箱:luhangcheng@16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