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价值
2019-01-18
如果百度一下“价值”,我们就会看到有两种解释:
一、价值,读作jià zhí,汉语词语,词语解释是(1)体现在商品里的社会必要劳动。(2)积极作用。出自《闲情偶寄·声容·薰陶》。国语词语解释是(1)泛称物品的价格。(2)以各种等值标准或交换标准所表示的价值。(3)凡有助于促进道德上的善,便是价值。(4)正面作用。
二、价值属于关系范畴,从认识论上来说,是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益关系,是表示客体的属性和功能与主体需要间的一种效用、效益或效应关系的哲学范畴。价值作为哲学范畴具有最高的普遍性和概括性。
我认为:价值是对某个组织的形成和存在的正面贡献的量度。对于自然物的价值,用两个维度即物质和能量来表述即可;而对人造物则需要用知识、物质和能量三个方面来表述方才全面。总而言之,在现实的世界里,一个事物的价值形成可以从知识、物质和能量三个方面来表述。而知识是特殊物质的特殊运动的过程和结果(详见上上篇博文《论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其实理解“价值”有两个立场:一是从主体的立场看客体的价值;二是从客体形成的立场来看其自身的价值。
举个例子,对老虎而言,兔子是有价值的;对兔子而言,青草是有价值的。
以第一种立场来看,吃进一只体重5斤的兔子,可以延续老虎一天的生命。而一只兔子一天需要吃5斤青草才能延续一天的生命。问题是,老虎一天的生命等于兔子一天的生命吗?
以第二种立场来看,对一只体重5斤的兔子来说,它需要5个月的生长,如果平均一天需要吃5斤青草的话,一只5斤重的兔子是5*5*30=750斤青草转换来的;依此类推,对一只生长了5个月的老虎来说,它的价值为5*30=150只5个月的兔子,也可以折算成150*750=112500斤青草。也就是说,老虎一天的生命是用兔子一百五十天(5个月*30天)的生命换来的。
我认为从客体形成的立场来看其自身的价值更加清晰,更加易于理解和比较。
对草而言,土、水、气、光中的氮、磷、钾、钙、碳、氧以及能量,对它的生长是有价值的。一粒种子,落进土里,在水分的浸泡和温度的催动下,开始发芽,首先是往下扎的根,然后是往上长的芽,破土而处。根在土里不断发展,不断汲取含有氮、磷、钾、钙等元素的水,并借助于能量的作用,将养分送至草的各个部分,先是茎、叶,后是花、实;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叶吸收,经光合作用,转化成碳水化合物,成为茎叶花实生长的材料。对草的繁衍,风和蜂是有价值的,它们能帮助花粉和种子的传播,进入下一个春荣秋枯的循环。除了在生长过程中被羊兔猪牛们吃掉的部分外,草叶也会自行新生老衰,枯黄的叶子会在细菌和酶的作用下,重新分解成氮、磷、钾、钙、碳、氧和能量,以待再生。
对羊兔猪牛们而言,地上的草和水,空中的气和光,对它们的出生和生长是有价值的。它们吃草喝水,茁壮成长。羊妈妈们、兔妈妈们、猪妈妈们、牛妈妈们,用从草中获取的氮、磷、钾、钙、碳、氧和能量,在肚子里孕育下一代,以保证物种得以延续。被草吸收受的全部化学元素,一部分留在了羊兔猪牛们的体内,另一部分则经过呼气和排便等被羊兔猪牛们还给了大地和大气。
对豺狼虎豹们而言,地上的羊兔猪牛,空中的气和光,对它们的出生和生长是有价值的。它们猎杀羊兔猪牛获取食物,茁壮成长。豺妈妈们、狼妈妈们、虎妈妈们、豹妈妈们,用从猎物的身体中获取的氮、磷、钾、钙、碳、氧和能量,在肚子里孕育下一代,以保证物种得以延续。原来留在羊兔猪牛体内的那部分物质则又被豺狼虎豹们吃了,一部分留在了它们的体内,另一部分则经过呼气和排便等被豺狼虎豹们还给了大地和大气;最后,老豺、老狼、老虎、老豹们终将死去死,它们把留在了体内那部分化学元素也最终彻彻底底地又还给了大地和大气。
铁元素散布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人们采集富含铁的矿石,花力气将这些铁矿石运到冶炼厂,在燃烧煤焦所产生的高温下,人们提炼出高纯度的铁。高温终究被散尽,废渣被扔回了地球(其实对炼铁来说的废渣,并非绝对的废),我们可以用铁制造很多工具。这里就以一把铁榔头为例,来细究一下在这把铁榔头的生命周期里,到底发生了什么。铁榔头是用来捶打锻件的,它的“广义使用价值”应该是组成该榔头的总的“物质价值”加上形成这把榔头的总的“能量价值”和形成这把榔头的“知识价值”分摊之总和。随着锻打的进行,榔头上会有极少量的铁被磨损掉了,落在了地上,直至有一天,该榔头变得太轻而不能再使用了。我们计算一下磨损的铁屑的总量加上被弃用榔头中铁的总量,应该是与这把榔头新造出来时铁的总量相等的。尽管这把榔头的“狭义使用价值”已经消失,但构成这把榔头的“物质价值”仍然没变。制造榔头的知识不仅没有受到损失,还会因为知识的迭代,作为下一代性能更佳的榔头的设计依据。变化的只是该榔头的“能量价值”,它从形成一把新榔头时的极大,几乎变成了“零”。
因此,地球上所有物质/元素的价值总和是恒定不变的。它们只是在能量的正向作用下,进入自组织的熵减状态,或者在能量的反向作用下进入熵增状态而已。即,所有化学元素的价值(根据质能转换公式,它们是有固化的能量价值的)也是在价值的积聚和消耗的过程中从某点开始,转一圈后,又回到了该点,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永不消失。
唯有源于太阳的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在草中的积累,然后是一部分积累在羊兔猪牛们身上,一部分耗散在太虚之中;然后又是一部分积累在豺狼虎豹们身上,又一部分耗散在太虚之中;最终彻底地耗散在太虚之中。能量的耗散是单向的(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价值的重新积聚(组织有序度提高),需要有新能量的加入(熵增原理)。
当站在快速旋转的地球上观察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时,我们并不将地球的自转考虑进来,而只是将地球当作一个相对静止(相对速度为零)的运动载体。同理,在做经济学价值研究时,我们也将物质仅仅看作是“相对价值为零”的价值载体,而仅仅研究能量价值在经济活动中的表现。因此我们说,在经济学范畴里,“价值即能量”。
|
草根简介
|
|
陈亚君,男,1983年毕业于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现任某信息化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某市经济信息中心工作后,便参与了该市投入产出分析的项目,并从此对经济学感上了兴趣。尽管后来跳槽到外资企业工作,作为职业经理人从事过各种不同岗位的工作,但对经济学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期间一有空闲就阅读经济学经典著作,如马克思的英文版《资本论》、斯密的英文版《国富论》、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等等,最近几年还在网上通读了张五常先生的博客,也就是其后出版的《经济学解释》的前身。2013年冬季的一个周末,阳光下冥思的我,突然顿悟出了一个道理:“价值即能量”在其后的一年多的时间内完成了《经济学能量观》的英文初稿,其后又将其翻译回中文,并将英文版和中文版并列在一起,合成一书,历经五年的琢磨,此书已成,愿与有缘人分享。QQ:12907306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