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孔令功《论市场经济新增利润来源》
2018-12-16
2018-12-14日,孔令功先生在草根网上发表了一篇博文《论市场经济新增利润来源》,读后心里感到不是个滋味。学术观点不同,本来是个正常现象,读后贻笑大方也就罢了。最多兴致一来,在后面的评论栏里,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与群友争论一番,也乐在其中。可读完此文,胸中块垒顿砌,不吐不快。
该文第一段“概论”以马克思关于资本贪婪到“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的论述开头,就有些莫名其妙。是不是想说:我们这个社会也应该为300%的利润不惜“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随后他又引用何新先生在其微信公众号中所说的“不用还的债务就不是债务,而是收益”。并表示“他们”(好像有一伙人的口吻)深以为然。“他们”认为:“债务是金融信用的一种表现形式或载体”。然后就得出了一个未经论证的奇葩结论:所谓“新增债务”就是“新增利润源”。
何新先生所说的“不用还的债务就不是债务,而是收益”,放在企业或个人层面来说,是能够成立的;但放在国家这个封闭的经济系统中来讲,就完全不成立了。比如某甲从某乙处借得一间房子,住了多年,感觉很喜欢,甲决定霸占这间房再也不还给乙了。对甲而言,他果真得到了“收益”,而乙却只能在他的资产平衡表上记上一笔“损失”。但无论如何,从国家的层面来看,那房子还是那房子矗立在原地,并没有因甲的霸占而“收益”也未因乙的被霸占而“损失”。孔先生莫不是想要向美国学习,将债券发到全球去,然后再耍赖不还,或者换个说法叫:千年不赖,万年不还?
该文第二段“分析”的第一个论点就是:“‘货币超发’是不学无术的提法”。言下之意就是,根本不存在货币超发一说(因为他在第一段里就认为,超发的货币就是不用还的债务)。如果此说成立,当今的委内瑞拉岂不是“利润”遍地了?
要知道在一个封闭社会中流通的货币,是被该社会中新增的未进入消费阶段的存储在“社会虚拟中转库”中的成品以及原料、半成品的总量所锚定的(详见本人2018-8-4发表的博文《社会虚拟中转库和社会货币总存有量》)。简单地说,假定从某时刻起,整个社会不再继续进行生产活动了,那么,用留存在社会上的总货币,按照留存在“社会虚拟中转库”中各成品、原料、半成品的“自然价格”来赎回全部留存的产品,应该是不多不少正正好的。即,当“社会虚拟中转库”中的产品全部被赎完后,社会上的货币留存量也正好为零。
因此,在保持物价指数不变的前提下,央行决定“收紧银根”还是“放松银根”的唯一判据是“社会虚拟中转库”中的产品总量是减少了还是增加了。“减少了”则应“收紧银根”;“增加了”则应“放松银根”。而其它无原则的“收紧银根”或是“放松银根”将会导致通货紧缩或者通货膨胀。
第二段第二个论点“中版QE储备政策应该及时推出”,就是一个无原则的“放松银根”从而会导致社会经济走向通货膨胀的馊点子。
所谓的财政政策,是中央政府为了维持社会总消费“流”在一定水平上,而采取的各种财政手段,目的是为了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地运行。当居民消费承下降趋势时,需要采取措施促进居民消费,并适当提高社会公共消费的水平以维持社会消费总水平不致下降;当居民消费过渡上升时,需要采取措施遏制居民的不明智的消费情绪,并相应控制社会公共消费以维持社会消费总水平的平缓上升。当国家的财政收入,足以保证以上措施的顺利实行时,是不需要发行国债的。孔先生的这种为了发行国债而发行国债,来实现所谓的“新增债务”就是“新增利润源”的策略也是极端错误的。
一句话,货币绝不是利润的来源,它只是社会新增财富的映射。
|
草根简介
|
|
陈亚君,男,1983年毕业于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现任某信息化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某市经济信息中心工作后,便参与了该市投入产出分析的项目,并从此对经济学感上了兴趣。尽管后来跳槽到外资企业工作,作为职业经理人从事过各种不同岗位的工作,但对经济学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期间一有空闲就阅读经济学经典著作,如马克思的英文版《资本论》、斯密的英文版《国富论》、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等等,最近几年还在网上通读了张五常先生的博客,也就是其后出版的《经济学解释》的前身。2013年冬季的一个周末,阳光下冥思的我,突然顿悟出了一个道理:“价值即能量”在其后的一年多的时间内完成了《经济学能量观》的英文初稿,其后又将其翻译回中文,并将英文版和中文版并列在一起,合成一书,历经五年的琢磨,此书已成,愿与有缘人分享。QQ:12907306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