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过后不久,左脚突患急病,疼肿撕心,无奈之下,披星戴月,就近入院治疗。老朽我有一个处世毛病,凡事不喜找熟人。随宜,随缘,遇上谁算谁。
老朽龄虽六八,却是首次住院,二次挂瓶。这令接诊医生,大感惊讶。
初次住院,心甚忐忑,摸不清流传甚热的医院之弊,到底如何?人已上了案板,只好任其宰割。横下一条心,还是治病要紧,“既来之,则安之”,随他去吧。
原来医院治疗分组,老朽的医疗组由接诊主任和一副主任组成。一对专家导师,带领几位学生,下医嘱,查病房,问病情,询药效……,细心备至。主任身材颀长,一副眼镜后,眼有定睛,面目和缓,口气轻柔;副主任微胖,嘴角上挑,笑颜常挂,语言幽默,亲切近人。老朽初觉还行,疑心稍定。
挂瓶用药抗生素,还是时尚常用、所谓“好药”头匏。老朽心里犯嘀咕,当今滥用抗生素者多矣,可别用在我身上--当然,在谁身上也不好!也不行!!还好,每天两小瓶,一小时即可“完工”。老朽高兴,但又疑云,是否开药不用私藏,以获外利……便着家人试问因由。二位主任闻之,一路快步床前,曰:“因您年老,务当慎用盐水,故以最低剂量配药,请放心。”老朽听后,心里一动,不觉红晕泛颜,故意颔首低咳几声……
有好友关心,见其用药单调,欲求其多用点药,集中“攻破堡垒”。二位主任笑答:“用药不在多少,而在精准。只要能治病,少又何妨。”
有亲人听后担心,说得简单,误了咋办?劝老朽转“好”医院,找“好”大夫。老朽却暗自高兴,遂笑曰:“医院没有好孬,无非上边倾斜关注,所谓设备先进而已。同是国家等级专家,不分所在医院,更不分高低,只不过用心尔。君不见,几十年前,没有现等设备,不也有上好医生吗?现在的误诊率,据说比先前还多。老朽以为,多是依赖仪器设备惰性之误也!”
二位主任,知老朽信任,心里也舒坦,不但融洽了医患关系,更增进了治疗的方便。如此这般,一晃十余天过去,病见好转。一日查房,老朽将“治疗感觉”,详述于主任。二主任对视一瞬,随即医嘱,停止抗生素吊瓶,转为理疗,以便身体自我修复。主任虽无言,老朽已察觉,二位主任,虽为西医,但不失我中华文化之根,笑语甚赞二位主任之果断。主任轻松答曰:“用药在于恰当,适之治病,过之伤人。”真好!在当今滥用、过用抗生素的环境里,二位主任能适可而止,不为利益所扰,在此“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以金钱论英雄大行其道时,能为素昧平生的患者尽心,其精神,如明灯引航,实在是难能可贵。其精术、医德皆具,真明医也!有道是:“宁找明医,不找名医”。明医者,彰变不穷,怀才抱德,救民拯物者也。名医者,或有巧术,唯窃虚声,炫耀于人者也。二者,一者重医,一者重名,高下自分矣。当今患者,求名弃明者多,实乃求医的一大弊端。古云:“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用药如用刑,一有所误,人命系焉。”愿当今医院,皆能如二位主任者,多多益善,不但治病救人,还能自然而然,免除多少医患矛盾,不专治也太平。至此,老朽疑心皆释,自忖缘逢良医。
老朽深知,“得病如山倒,祛病象抽丝”。虽已出院,只不过病况不用住院而已,行动仍有不便,恢复尚需时日。二位主任有嘱,好利索快则三月,慢则半年者也有之。耐心劝导老朽安心调养,勿乱用药,加强锻炼,也可参酌推拿辅助,必能恢复如常。二位主任还不厌其烦,经常电话问询恢复情况,并详细指导老朽调养。医者仁心,体现尽至,对此,老朽深怀感激。而今,时近三月余,正如二位主任所断,痊愈已见曙光,思二位主任医德、精术可以楷模医界,故写此小记,借以广知芸芸医者效仿之。
谢谢二位主任!
(朱树松·写于2018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