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博览会,报纸为之鼓吹:X位大师名家的书画以最低价惠民出售。每人只限抢购一幅,而且组办方还要给买家补贴价格的80%。买家实际上才以最低惠民价的20%购得超出惠民价几倍,甚至几十倍或百倍的丹青墨宝。某某某、某某某……极具收藏升值价值的墨宝已经售罄,还有某某某、某某某……等也剩寥寥无几了。如果眼下不尽快抢购,将会遗憾终生!
于是乎,某人已抢购某大师一幅,笑得合不拢嘴,对前来专访的记者说:我早就想收藏某大师的作品了,只是大师平时润笔太高,囊中羞涩,只能是心里痒痒望墨兴叹。幸亏组办方惠民有加,大师仁德,小小破费就可得大师墨宝,一定留给孩子,作传家镇宅之宝。而另一位破颜挤过来向记者道:我也是万幸的收藏者,这不,也抢购了一幅,我指望它升值买套大房子,舒服舒服,真想一下子多抢几幅……
记者的脸上比抢到丹青墨宝的人还添彩,大声地对围观者喊着,就这么几位大师,作品太少了,别看了,还是快抢购去吧……围观的人都笑着四散了……
报纸上说的限购一幅作品的大师就那么X个人,光抢购来作品接受采访的已经是40%了。笔者想,这几天的艺博会,用不了一天这大师的限购作品也就售罄了,剩下的那些天怎么办呢?其不冷清了,抑或“晾台”了……笔者读报后,陡生“狗拿耗子”替艺博会担忧起来。
几家报纸铺天盖地的同时报道了上述同样的内容,在当地宣传的力度无出其右者也,也显示了主办方的用心与力量,更显示了大师举足轻重的分量……
笔者心里热,又是业内人士,乘这“天赐良机”,不免也怯生生地前去凑凑热闹,以观光景,顺便借机沾点喜庆气,日后也好走点红。在现场的人海里,笔者试探着问一看热闹的人,为什么还不快去抢购。那人却神秘兮兮的低声道出了内里玄机:不知道是真买家还是托,也不知道那大师是真大师还是假大师,他的墨宝真能值那惠民价吗?买家用自己的银子足额买了大师的惠民墨宝,又到组办方那里拿回了80%的补贴,还不是自己的钱多过一遍验钞机?大师的作品润笔被忽悠上去了,就是那20%值不值不也得打个问号。笔者一听,恍然大悟!唯恨自己怎么那么愚钝呢,唉!拖着疲惫的脚步,打道回府。
此后,笔者天天细心的观察报纸上的动静,知艺博会仍是天天人海,交易喜讯频传,火爆得很。可报纸的角落里,那似乎像躲避人眼又不甘心的那大师作品的扫码抢购广告,艺博会都满钵谢幕了,还一直延续着……
哈哈,民语说得好啊:“会吹的不如会听的”,笔者还真的感谢那位神秘兮兮的看客,是他给笔者开得悟啊!哈哈……哈哈哈哈……
(朱树松·写于2017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