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猿之死
2017-08-29
在古时候的吴国,有一个人把猿猴养护在笼子里,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后来,他突然产生了恻隐之心,感觉猿猴在笼子里实在憋屈,不如放归自然,随即就打开笼门把猿猴放走了。 可是,过了两晚上,那猿猴竟然又回来了。他百思不得其解,心里琢磨,是不是因为放走的距离不远啊?于是,他抬着笼子,把猿猴放归到很远很远的深山中去。可怜的猿猴,因为长期过惯 了笼子里食来张口的生活,山野生存的习性已经完全丧失,不知道在深山老林里如何去寻觅维系生存的食物,便哀号着饿死了。
这是明代大智慧帝王之师刘伯温著《郁离子·虞孚》中的一段“猿久笼,忘其习”的故事。说的是,环境可以极大的影响生物的习性,从而使生物的习性“封藏”起来,乃至达到丧失的 程度。这则故事同时还阐明,“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是可以主宰人生的(英国·培根)”。
在现实生活中,这段故事能给我们什么启迪呢?那些躺在安乐窝里,不劳而获,呼风唤雨,坐享着望子成龙、成凤大人们挥洒着心血的人生设计成果,只能“扳门框”式的窝里逞强,一 句高言话也不能听,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甚至寻死觅活,再难也不受难为的孩子们,是不是应该读读这则故事,到社会的“大风大浪”里去锻炼锻炼。还有,那些想入非非,养尊处优,浑浑 噩噩,沉浸在奢靡中的富人达贵们,是不是也应该读一下这则古代故事呢?好好的领略一下故事的内涵……(2011年6月19日即兴;刊于中国网·专家博客)
注:扳门框--民间俗语。意谓在家中充英雄,出门没有一点本事的人。
|
草根简介
|
|
1951年生,山东省文联退休干部;著名诗词家、书法家、易学家。出版诗、书、文、易集《鹤轩诗草》《闲言碎语》《风雨十年知青路》《朱树松预言精选》《选楼居家28法》《秘诀集注》《朱树松诗书鉴赏》《即将醒睡的雄狮》《生日乾坤》《剃头与地球》等著作21部。如有转载,敬请注明作者姓名及文章出处,并告知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