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老会疑解
2017-08-02
公元前538年,孔子慕名,拜会老子;诚心求教,相谈甚惬。孔子被老子渊博的学识、深厚的精神世界、无上的智慧灵机所征服……
孔子辞别时,老子挚言相赠:“有钱的人送人以金钱,有德的人送人以良言。我没有钱,只能冒充有德的人,赠你几句话了。不要被古人约束,也不要生搬硬套。懂得如何做生意的人,会把最好的货藏到最后;真有学问的人,不会炫耀他的才学,更不会随意臧否别人,对别人的缺点更是这样;你在做事时应留下余地,矫枉过正往往是仇恨的根源;做人不要太骄傲,要注意收敛……(赠言摘自:云南教育出版社《中国大典·春秋战国·老子出关》)”老子还说:“人尚未动事情就已经传得很远了,人还没来到风声却已经很大,这样的大肆张扬,就像猛虎在大街上奔走,人皆惧之谁还敢接近你?”孔子听后,虔敬的答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
孔子回后,深有感触地对众弟子说:“鸟,我知道它能够飞翔;鱼,我知道它能够游水;兽,我知道它能够奔跑。奔跑的兽可以用网来捉住它,游水的鱼可以用钩来钓起它,飞翔的鸟可以用箭来射取它。至于龙吗,我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来对付它了。龙可以驾乘风云到九天之上!我所拜见的老子,就像龙一样,渊博的学识深不可测,高远的心智难以寻端,就像蛇一样随时屈伸,像龙一样应时变化。老聃,真是我的老师啊!”
孔老相会的故事相传久矣,人尽皆知。但有一疑:老子出关,不知所踪,为何不去“检查”对孔子所嘱之事,确如‘遵奉不怠’乎?真有点不负责任,布置“作业”,没检查,岂不失职,不知怎么当的老师。孔子也是,为什么没有及时“汇报”,真如老师所嘱而行?这等学生,有失“弟子之礼”,如何“谢先生之恩”?怎能做好弟子之师?一诺千金之“信”,“尊贤为大”,令人生疑……
二子从此未再交也(有说两次,实则一次,不过叙事角度不同而已),何如?看官你说?……呵呵……
笔者曰:老子神灵,对孔子心知肚明,虽教导谆谆,料难改孔子之性,检查也枉然,不检也罢。孔子人也,不过人师耳,虽有圣誉,世间流弊染深,难脱势利之气,自知无心践诺,借机老子出关,不能汇报正好。(写于2014年10月5日,刊于中国网·专家博客)
|
草根简介
|
|
1951年生,山东省文联退休干部;著名诗词家、书法家、易学家。出版诗、书、文、易集《鹤轩诗草》《闲言碎语》《风雨十年知青路》《朱树松预言精选》《选楼居家28法》《秘诀集注》《朱树松诗书鉴赏》《即将醒睡的雄狮》《生日乾坤》《剃头与地球》等著作21部。如有转载,敬请注明作者姓名及文章出处,并告知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