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国学
2017-07-30
关于国学的争论此起彼伏,这不,因为学坛两师的去世,又掀起了波澜,东呼西喝,喋喋不休,简直弄得是云山雾罩,莫衷一是。但都没有一个人去用自己的观点去说明什么是国学,哪怕说的不妥呢。
在我看来,争论国学犯了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错误,那就是用现代科学(西学)的观点去“说”国学,把一个整体的国学按照各自所需引用他人的观点割裂开来说,这能弄清楚吗?其实,中国历史上哪有国学之说,都是在近代西风东渐、西学东侵后,那些有点“民族感”的国人、贤达、宗匠为了不使祖宗的东西被完全侵吞而提出的一个“相对于”西学的学问范畴。这个学问范畴,在开始的时候多被称为“国粹”,后来广大之就称为国学了。而现在的人们为了张扬的某个目的,把有利于个人或利益团体的古人的东西而统统称之为“国学”(这是个极大的错误)。
说起国学来,其实很简单,不就是中国人研究中国人和中国以及宇宙的学问吗。国学不一定是庙堂之文,大雅之作,或生于青萍草野,但其内核却是庙堂雅文的“准绳”。这个学问以整体观把中国人和中国看成是宇宙统一的体系。在宇宙中任何事物间都是相互和谐、相互作用、相互依附的统一体,而不是对立的。这个学问指导着中国人的生活和国家的治理,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中国人独有的“世界观”。也就是“中国哲学”--中华民族的哲学--关于太极的学问。
太极的学问是中国独有的。什么是太极呢,简单的说就是阐明宇宙生发,乃至万物生化规律的学问。也就是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有伦序,不妄乱,凡是以太极理念为核心衍生的任何中国的文化领域都是国学。对于哲学而言,中国原没有这个词,哲学是个舶来品,是晚清黄遵宪从日本引进来的,现在的人就把研究宇宙、人生本原和本质的学问都以哲学来称呼了。对于国学的著作就不再赘述了,其实会一目了然。
国学基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说到底,国学是中国人对人生、对宇宙的感悟,通过感悟去指导人生和国家的治理,是通过精神指导一切的学问。国学的关键是人的思维方式和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是达到精神上的“感悟”,并通过感悟指导了生活和认识了宇宙等等。国学的精神一旦形成,即是永恒的,没有什么“先进”和“落后”,不存在因所谓的时代演进而变化。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而以这种思维方式和对世界的认识去作学问,而使学问又成为这种思想和认识的纯粹延伸来指导和引领人与社会、国家的发展,走在时间的前端,开拓历史新路的才可以称之为“大师”。不然的话,只能是研究国学或涉猎国学而已。
中国古代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国学,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东西也不都属于国学的范畴。国学的概念应该是狭义的,不应该是广义的。独有的、独特的也不会成为广义的。但是,国学带着中国特有的“土气”,以国学独具的精神,随着国学运气的盛衰,却又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影响着国人、影响着中国,乃至影响着全世界,却又有它的广义性。
国学和西学是大相径庭的,是西学不能类比、甚至不能理解的。现在的人因受西学教育太深,思维方式已经基本西化,凡是都要把事物分解开来看,所以对整体观的国学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是反对的,都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对国学的继承和发扬起到了莫大的阻力和歪曲。(写于2009年7月18日;刊于中国网·专家博客)
|
草根简介
|
|
1951年生,山东省文联退休干部;著名诗词家、书法家、易学家。出版诗、书、文、易集《鹤轩诗草》《闲言碎语》《风雨十年知青路》《朱树松预言精选》《选楼居家28法》《秘诀集注》《朱树松诗书鉴赏》《即将醒睡的雄狮》《生日乾坤》《剃头与地球》等著作21部。如有转载,敬请注明作者姓名及文章出处,并告知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