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与弟子
2017-07-23
笔者曾经说过,弟子们喋喋不休地吹嘘、标榜自己老师的厉害,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厉害。因为,在现实趋名逐利的环境里,只有证明了自己的老师厉害,弟子们才能有自己也厉害的活路。这就是中国那句古传俗话“秃子点灯——借光”的原理。
今年第51期《中国书画报》有篇贺天飞先生《拜师不为学艺》的文章,开篇便说一位老乡花了六万元到北京拜师学画。在贺先生为老乡宴贺学成毕业的时候,老乡却说:“实话告诉你吧,我就想借他的名用一用。他虽然画得不怎么样,但是他名气大呀!最起码说,我出门能扛他的牌子。”这位老乡,学习期间,一共才见了老师三面,何谈指点了,那是奢望。于是,贺先生有了“拜师不学艺,收钱不带徒,你借我的名,我要你的钱”的感慨。其实,那位老乡是很“明智”很现实的,有了能扛的名牌,还愁不挣钱吗?芸芸众生是好糊弄的,那六万学费又算得了什么呢。
现在的社会上,如那位名不副实的老师不在少数,而那位老乡式的弟子更是比比皆是。老师和弟子一拍即合,“各取所需,心照不宣”,推动着师道的畸形崇拜。有名声大的老师,就有名声大的弟子,哪怕学生疑有“脑残”。老师本事的优劣,是以名声来决定的,而并非是真才实学。当然老师的名声,有的是因为本事大才有的。可是,不可否认有些本事大的老师,忠诚于做学问,“忽略”了制造声势的环节,却可能憋在学问的“围墙”里,一辈子也不好出头,只能默默地耕耘。也不可否认,在现实中有的名声大的老师,却并非真的具备应有的“本事”,而是刻意制造出来的,要不他一辈子也不会有所“露头”。人活在天底下,虽然做学问差些,但总要找一门活路的。越是没有真本事的老师,就越会利用脚下的平台“运作和制造”声势。如今,校园内是这样,校园外更是这样,拜名之风,越刮越大,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名利!就像前面说的那位老乡学艺一样。
回过头来,说实在的,人的成功离不开天分。老师的本事再大,也只是老师的。弟子再是大本事老师的弟子,也未必能如老师。当然,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者”,但这也是“老师领进门,好坏在个人”的结果,就看自己的天分造化了。天分,可不是老师教的,天分是与生俱来的,是自然生成的。老师只能往学生脑子里灌输知识,而天分却是造化知识的本原。天分既然是天分,那天分就是自身独具的,是不可复制的。天分是大自然给予的,那就应具有“感应”自然的能力,这是任何老师无法传授给弟子的“本事”。这也就是“化”知的本事所在。难怪,一个师门里诸多弟子,老师一样的教,学出来的弟子却是百般不一,也就如“一母生百般”的道理一样。按照笔者这个观点,那句常说的“名师出高徒”太笼统,值得商榷——尤其现实中。
弟子吹老师,不但弟子受益,受益者更是老师。老师名声益振,作势愈大,架子更伟,拜者越众,腰囊也就越鼓。其实受害者,是那些只认虚名,不认真实,随波逐流还沾沾自喜,推波助澜却不知上当的那些人。
前几天听朋友说,一个商家要搬迁新址,慕名花重金请定一位名声很大的能为人调整风水改运的“大师”。可是,在具体实施时,“大师”却委派一年轻弟子前去,为商家实地勘查调布。那弟子为了证明自己是大师的“亲传”,摆出“家雀站在电线杆上——东西虽小架子大”的气势,上下左右青龙白虎地点化一通……不用问,到后来肯定是大师、弟子心怀默契了。那位商家心是向吉的,可那位商家却不懂看风水的规矩,大师有大师的活道,必须大师亲临才行(真正的风水师应该如此)。即便是大师带徒弟,也得是大师现场指导,以便启发弟子的心智和教授弟子对理论的实践。在风水这个行当里,风水师不但要具备综合性风水理论,更重要的是要有“感应”环境与主人运气的天分。风水理论是任何人都可以学的,但对环境和主人运气的“感应”,那只有风水师自身独有的。弟子出面,不知他能否与其师的感应相等,还是超出大师。如果低于,甚或没有感应的灵性,那只能是一个喘着气的工具而已。为商家所调整的风水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人有灵慧和愚钝之分,师有明智宽博与龌龊狭隘之别。明智宽博者多慧,慧能化知,不使知死。龌龊狭隘者多愚,愚者学鲁,便为僵知。调风水决不能公式化。中国的学问和西学“公式化”不一样,中国的学问博大精深之处就在于因人、因事、因地、因时……等等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运用与结果,就如中医开药方,“同病不同方”一样。中国的学问,是天人合一,是内在精神的道德化;西式的学问却是现于外表,看似公允的公式化。老师叫弟子去,弟子能和老师对环境的感应一样吗?不一样就有出入,风水不是背熟1+1=2就会运用的公式。否则只会误人误事。如果那位大师感觉不到调整风水的灵性,不懂或不知“感应”,那也就枉为人师了,其水平也很难让人恭维,更何况门下的弟子呢。
在中国,作学问的人有好多种,不管是读书人,还是“江湖”人,都是在做学问。“世事洞明皆学问”嘛,朝野都一样,做好了,行行出状元。但归纳起来,作学问的人又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用自己悟知的道理,为人“传道授业解惑”,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达到自己心灵的自由升华和魂魄的安适。而另一种则是毫不顾忌个人的人格和责任,不管社会的承受,以自己所谓的学问,为个人谋取利益与地位。笔者惟愿,前者越多越好,都是前者更好!笔者想,不论老师和弟子都应该懂得——“头顶三尺有神明”啊!(写于2013年10月12日;原载:中国网·专家博客)
|
草根简介
|
|
1951年生,山东省文联退休干部;著名诗词家、书法家、易学家。出版诗、书、文、易集《鹤轩诗草》《闲言碎语》《风雨十年知青路》《朱树松预言精选》《选楼居家28法》《秘诀集注》《朱树松诗书鉴赏》《即将醒睡的雄狮》《生日乾坤》《剃头与地球》等著作21部。如有转载,敬请注明作者姓名及文章出处,并告知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