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统计年鉴(2018卷)》的数据统计内容,引起了不少的关注度。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这一份统计数据颇具一定的权威性与参考意义,另一方面则在于通过这一份统计年鉴,可以了解到当前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以及散户、机构之间的盈亏状况等情况。
有一组数据比较有趣,据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沪市的个人投资者贡献了总交易量近八成的交易额,且相当于机构投资者5倍的交易额。至于盈利方面,个人投资者在总盈利规模中仅占据不到一成的比例。简而言之,则是A股市场的散户在整个市场中占据了八成交易量,但盈利仅占不到一成,这对于普通散户而言,显然不是理想的结果。
然而,这一组数据的统计时间还是在2017年。相比2017年,2018年A股市场的整体表现更为逊色,而从年初最高点调整以来,市场累计跌幅达到25%以上,而个股方面,则整体表现更为疲软,有不少上市公司股价出现了50%以上的累计跌幅。换言之,2018年的A股市场大环境要比2017年恶劣不少,而投资者可以实现盈利的难度更高、市场赚钱效应更弱,整个市场呈现出加速去散户化的过程。
实际上,对于整个2018年而言,不仅仅是普通散户,而且对部分大资金大机构而言,日子也并不好过。与此同时,在金融市场延续去杠杆化的过程中,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黑天鹅事件也显著增多,不少风险因素也是很难做好提前回避风险的准备。
由此可见,对于2018年的整体情况,可能要比2017年还要疲弱,对于普通散户而言,2018年承受的亏损压力可能仍远超过2017年。或许,与在股票市场实现资产增值相比,在市场中实现保存实力的需求更为强烈。
但是,从整个市场的发展方向分析,A股市场的机构化程度应该仍在加速推进,至于散户化的占比,目前仍然偏高,恐怕未来A股市场的去散户化过程仍显艰巨,但这可能也是很难回避的大趋势。
事实上,纵观近年来的市场表现,已经甚少出现齐涨齐跌的表现,而个股之间的严重分化,实际上也代表着多数个股的表现已经不与市场同步,投资者赚钱的难度也在显著增加。或许,在未来的大环境下,散户在整体市场的盈利占比可能会更低,所面临的压力也将会更加严峻。但是,纵观海外成熟市场的发展进程,似乎仍然离不开轰轰烈烈去散户化的过程,就连实力资金机构之间,也难逃互相竞争与优胜劣汰的过程。
散户贡献八成交易量,盈利仅占不到一成,这恰恰说明了A股市场的机构化程度仍然有待提升,而A股市场依旧属于以散户化作为主导的市场。但是,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A股市场仍然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部分大资金大机构的投机性比普通散户还要投机,本身意在引导价值投资,反而变成了引导价格投机,而这恰恰也加剧了A股市场的投机性。受此影响,要正确引导市场步入机构化时代,引导整个市场走向价值投资的过程,恐怕难度也是不少的。
由此可见,不管是在当下的市场环境,还是在未来的市场环境下,散户投资者更需要学会保护好自己。至于机构投资者,则更应该增强自律性,做好引导市场价值投资的领跑者,否则A股市场高波动率、高投机性特征,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