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新快报记者陈永洲刊发针对中联重科失实报道一案基本“定音”之际,许多人士对新快报此前以《请放人》、《再请放人》为题,保护该社记者陈永洲的行为投以不满,认为该报“助长了虚假新闻的气焰”,并完全是“自扇了耳光”,应当取缔。其实,透过此次事件我们也应当看到,新快报敢说话,敢面对,敢“护犊子”,敢树立榜样的精神值得新闻媒体去反省。
中国媒体被“阉割”的说法近年来已是屡见不鲜,不能责怪有此一说的民众,的确,许多新闻媒体在报道一些新闻事实时往往藏着掖着,让民众失望太多。我们也知道,一家新闻媒体之所以被称作媒体,就应将更多的实情展现给民众,让民众看到更多的真相。结合此次事件,陈永洲案固然是连带了新快报,新快报有相当一部分责任需要来负,但新快报能做到不被“阉割”,说出许多新闻媒体不敢说的话,当下的新闻媒体就应反省。
众所周知,中联重科是一家全球化企业,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通常情况下,大多数新闻媒体在面对这样的企业时,只是抱着“太岁爷头上岂敢动土”的心态,要么见好就收,要么只褒不贬,要么绕道而行、点到为止,而新快报则以“敝报虽小,穷骨头,还是有那么两根的”的姿态挺起腰杆,并跟其正面交锋,没被吓住,这同样值得当下的新闻媒体去反省。
更为重要的是,新快报于23日道出:“万一出现问题,我们登报更正,致歉;实在严重,对簿公堂,输了官司,该怎么赔就怎么赔,该关门就关门,那也是活该。”的话,而这段分量极重足以掉了其脑袋的话,只是为替一名小得无法再小的小记者呐喊。如今,这样的平等意识在几家媒体能看到?答案是,几乎没有。而这恰恰也证明其敢“护犊子”。
新快报《请放人》的举动被国内外媒体纷纷刊文报道,从某种程度上说明,这种看似新鲜却又透着心酸的“元素”正是当下媒体所需要的。新快报1998年创刊,在新闻道路上已经走了15年之久,他并非不知道这样的做法存有很大风险。按目前的情况,他的这种行为确有过失,但应当看到,新快报也从另一方面为新闻媒体树起了勇敢探寻某些缺失的榜样。
纵观此次事件,一份新快报,两句“请放人”,透露出当前新闻媒体存在的众多问题,如对新闻稿件的监管力度不够、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正陷滑坡、如何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待遇等等。在新快报该为其“大胆”行为埋单的同时,这些问题同样值得新闻媒体去反省并引起重视。但是,光有新闻媒体的思考与反省是远远不够的,这还需全社会共同去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