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奥斯卡获奖电影《国王的演讲》,我有很多感慨。由此我联想到在从事青少年工作发现的一些奇怪现象,现在很多青少年都不重视口才表达锻炼,遇到课堂提问、开会座谈、入职面试或集体活动,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的时候往往笨嘴拙舌,影响表达和发挥,看了让人着急。特别是互联网时代,青少年普遍热衷人机对话的虚拟交往,不少人变成宅男宅女,面对面的交流陷入困难,令人忧虑。过去家长和老师对青少年的最大要求是,只有学习好,其他的能力都可以忽略不计,现在亟需改一改了。
电影《国王的演讲》讲述的是英国国王乔治六世战胜口吃发表抗战演讲鼓舞士气的传奇故事。乔治六世从小非常害羞,口吃严重,因为哥哥爱德华王储非常优秀,他没有继承王位的可能,他和妻子伊丽莎白远离公众,抚养两个女儿,在平静生活中逍遥度日。哥哥因婚姻问题拒绝继任国王,老国王又年迈体衰,继任国王的重担便落到了乔治六世的身上。当国王就要出席各种活动发表公开讲话,他不得不进行口吃矫正的艰难锻炼。两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罗格医生的帮助下,乔治六世终于克服口吃,通过广播发表了鼓舞人心的圣诞节演讲,号召英国人民起来共同反抗德国法西斯侵略,成为二战中激励英国人斗志的重要力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便是贵为王子、国王,也不能忽视口才的锻炼。不但如此,他们的口才甚至更为重要,在特地场合或特殊时期,一个充满激情的演讲就是鼓舞人民战胜困难的巨大力量。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口才已成为现代人的基本能力,青少年要及早进行口才训练,才能更好地促进个性成长。“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李阳中学时期的学习状况并不理想,高三期间因失去学习兴趣曾想退学,后考入兰州大学。大学期间又遇到英语学习困难,曾多次补考。为改变英语学习失败的窘况,李阳摒弃了偏重语法训练和阅读训练的传统学习方法,另辟蹊径从口语突破,将考试题变成朗朗上口的句子天天朗读,经过艰苦努力,初战告捷,在英语四级考试中一举获得了全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大学毕业后到研究所当助理工程师,他坚持每天早晨到单位楼顶上大喊英语继续进行锻炼,进一步完善了“疯狂英语突破法”,后成为着名英语口语教育专家。从李阳的经历可以看出,“疯狂英语”的成功奥秘在于口才训练和演讲训练,他不但提高了英语学习能力,还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其实,青少年锻炼口才的机会是很多的,关键还在于他们是否有积极性和自觉意识。比如,演讲朗诵比赛、文艺表演等活动是否积极参加?竞选社团工作人员及班干、团干、学生会工作是否有兴趣?如果学校活动都能积极参加,即使不成功,也是一次次锻炼口才的实战机会。未来社会是一个以竞选竞聘为主要特色的竞争时代,在知识同质化的全球化背景下,口才和演讲能力将成为职场制胜的重要利器。只有从小注意锻炼好自己的口才,随时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