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亮“肌肉”,英国人仍在做“大英帝国”梦
2019-02-14
英国在近期多次释放信号,称英国海军要重返亚太地区,一方面想在东南亚建立军事基地,另一方面拟派航空母舰前往中国南海亮“肌肉”。
英国国防大臣加文·威廉姆森2月11日在伦敦皇家联合军种学院发表讲话,宣布英国脱欧后的新国防战略。他表示,英国将派遣皇家舰队旗舰“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搭载两个中队最先进的F-35B隐身战斗机,前往南海地区,在这片太平洋上的“争议水域”展示“硬实力”。
这是一场事先张扬的演讲。在他正式宣布之前,英国各大媒体似乎就已经得到了他的演讲稿,并进行了集中报道和分析。英国《独立报》认为,国防大臣的演讲主题是关于英国在“后脱欧时代”的军事战略。而新服役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无疑是备受威廉姆森重视的“硬实力”工具。
威廉姆森的言论只能说明一点,英国人仍在做“大英帝国”梦。在英国国防部“复兴大英帝国”的计划中,包括恢复东苏伊士以东的概念(大英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曾在这里展开数次激战),这一计划表达了对大英帝国时代的怀念。1968年,英国从苏伊士运河以东地区实施全面的防务撤退。这一举措,标志着英国一流世界大国地位的终结。
当然,英国来南海搅局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18年,英国的23型护卫舰“萨瑟兰”号和“海神之子”号船坞登陆舰,就先后到南海维护所谓“航行自由”。英国主要的行动是拉着其他国家在南海海域进行联合演习,比如2018年4月与日本海上自卫队举行联合演习、去年10月与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国举行所谓“国际安全演习”。
但今天的英国既没有干涉南海的资格,更缺乏插手南海的实力。自2010年以来,英国历届政府不仅砍掉数十亿英镑的国防预算,还年复一年地削减军队人数。英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大国的能力,早已经被自己削弱了。现在的问题是,英国国防预算一再削减,英国的硬实力能否长期保持下去?
现在,派遣海军到南海,消耗的是英国宝贵的防务预算,动用的是有限的海上军力,却挽回不了英国海军每况愈下的颓势。再说,英国作为南海域外国家,派遣航母到南海秀肌肉,既没有法理依据,也缺乏合理诉求。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估计,在2021年之前“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上不会有F-35B型进行正式部署,这意味着部署这艘航母来南海至少也是2021年以后的事了——那时候威廉姆森是否还担任防长还是个未知数。
实际上,英国因“脱欧”问题内部分裂严重,英国议会上月否定了特雷莎·梅政府与欧盟签署的脱欧协议。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派军舰来南海“秀肌肉”确实不是明智之举。因为一旦英国硬脱欧,爱尔兰就会独立留在欧盟,苏格兰也很可能紧随爱尔兰步伐通过公投脱英留在欧盟。而英伦三岛沉沦,经济、社会就陷入混乱,英国军队也就分裂了。
好在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没有威廉姆森那样激进,她11日通过其发言人表示,“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要到2021年才会部署,届时它将访问多个全球地点,而首相将就其航线作出最终决定。当被问及威廉姆森的言论时,首相的发言人说:“中国是一个我们有着牢固和建设性关系的国家。”
显然,特雷莎·梅政府的对华政策与威廉姆森所谓南海亮“肌肉”的做法拉开了距离。
今天,世界已经进入“春秋战国”时代,未来两超(中国和美国)以及多强的世界格局已经遥遥在望。但英国一些人想成为强国,重振“大英帝国”的局面已不现实。如果用现代的标准来衡量,英国已不再是什么“大国”,除了跟随美国在国际舞台起点波澜外,不可能再有什么大的作为。
|
草根简介
|
|
媒体从业者,2006年12月开始撰写财经、国际评论,至今已撰写近1000篇。其时评主要体现:积极、稳健、有见地;既要扬清,也要激浊,既要扶正,也要祛邪,可以有褒扬式的,也可以有批评式的。
|
|